博客首页 > 正文
李杰:74年中国有了第一艘自己研发的潜艇
主持人:还是非常艰难的历程,逐渐发展起来的。
张帆:当然非常难。
李杰:当时说根据国内的情况,要优先发展航空兵和大型潜艇、快艇,潜艇是作为优先发展的兵种。潜艇在我们海军是五大兵种之一,也是重大的兵种,因为它有隐蔽性、打击力等等。当时考虑到潜艇所需的经费相对比较少,如果发展大型舰艇,技术、动用的人员远不只这些,一艘潜艇也才40人,一艘驱逐舰100、200人,它相对好办一点。所以,这由初级阶段到逐渐发展的过程。
实际上人民海军到1974年4月,真正生产出一艘代号叫035,自己研制的潜艇,这时候潜艇就标志着,我们过去从购买到仿制到自行设计研制,这很有代表性。从74年的4月开始等于中国有了自己研发的常规潜艇。
主持人:一个转折点。
李杰:对。
主持人:当潜水兵危险吗?
严格执行条例的话,潜水艇是非常讲究技术、条令的作战平台,如果严格执行技术条令的话,潜水兵并不危险。
张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艰难诞生历程
主持人:我不知道核潜艇的威力这样神奇和巨大,对我国主权维护和安全具有什么样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呢?
张帆:我们国家刚开始动意发展核潜艇的时候,国外的人已经关注到了,但那时候他们对我们的国防力量、工业力量、科技研发力量充满了轻蔑。我记得一个美国的将军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当美国的核潜艇已经潜入大海深处的时候,中国的木制快艇刚刚锯开第一棵圆木。当时苏联也是核潜艇研发非常先进的国家,也不相信中国能搞出核潜艇,所以,他说中国核潜艇的图纸不在北京,而在莫斯科,这是我们后来在历史资料上查到的记载。当然,也有一些西方人比较谨慎,他认为中国既然有建造核潜艇的决心,那么中国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让世界吃惊。
比如说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当时他是共和党议员,会见法国戴高乐的时候,曾经和戴高乐谈起这件事,现在美国还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一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了核打击力量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对中国发展核潜艇这件事,世界目光从来都是非常关注它的。
主持人: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核潜艇,在军事上是不是也很有优势呢?
李杰:核潜艇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等于是国家总体实力的象征,它除了有实战能力之外,具有很强的威慑能力,这点特别重要。毛泽东在60年代的时候有发出一个伟大号召: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当然这表示决心,也就是说中国也得要有自己的核潜艇。等于65年周总理正式开始抓这个事儿,十几年的时候,74年8月核潜艇就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了。
主持人:这是不是相对别的国家是发展非常快的速度。
李杰:非常快,相对周期比较短。
张帆:经历的周期也想象不到。
主持人:我们是空白。
张帆:对,是空白。不可能把这么尖端的武器制造交给你,开始我们和苏联合作,但由于关系的恶化,他把专家撤走了。总体的设计,就是舱怎么分割,对艇型总体设计的人完全不知道核潜艇应该怎么设计,甚至于只好采取一种特别原始的办法,就是在陆上用木头搭建一艘核潜艇,把几舱怎么分?哪个舱怎么用?电路怎么衔接?一艘木头的核潜艇,后来中国终于有了自己一艘核潜艇的时候,很多工程技术人员不舍得把这艘木头核潜艇拆掉,因为这个木头核潜艇就是中国海上核打击力量的起点。
李杰:雏形。
李杰:制造核潜艇的难度甚至超过航母
张帆:而且中国核潜艇建设的过程正好赶上了中国三年自然灾害,非常艰难,科技人员没有吃的,当时聂帅对这个事儿非常着急,说全国能不能想办法调集一些粮食和肉,起码有油可以炒菜。他在军委会议上做出这个呼吁,当时陈毅元帅作为外交部长,他说我必须要支持这个事儿,中国有了核潜艇我在国际社会上才说话算数。当时贺龙元帅想得比较细,说这些研究核潜艇的精英不仅要吃饱,还要让他们孩子不能饿死,这样研究核潜艇才有动力。当时很多人饿着,身体都浮肿了,还继续坚持营造这个东西。直到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那段历史,他们在那段历史的付出和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大是什么关系,完全凭借信念支撑,非常艰难的过程。
李杰:用两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世界上五大常任理事国有核潜艇,现在实际上世界上有九个国家算是有航母的国家,不算准航母的话,远远超过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从一方面看出核潜艇设计建造的难度。印度拼命想发展核潜艇,因为印度已经有了航母,也购买了航母,也正在准备建造航母,但印度一直造不出核潜艇,他一直租界俄罗斯、前苏联的核潜艇,包括前不久也租借了俄罗斯海军核潜艇,同时也在自己研制自己的核潜艇,他到现在还没有自己设计建造核潜艇,说明核潜艇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技术含量的。
主持人:回望历史确实让我们感觉到这批共和国的水下舰队打造确实不容易,在这里感谢那些为共和国水下舰队作出贡献的人们,这期节目感谢两位老师们的作客,下期节目还请网友密切关注,朋友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