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解玺璋:郭敬明为什么能排第一,这跟现在的图书消费主流人群有关系,年轻人在买书。
精彩语录:
解玺璋:从富豪榜到其它的评价体系,因为任何一个东西有不同的评价体系。郭敬明为什么能排第一,这跟现在的图书消费主流人群有关系,年轻人在买书。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可能买书的人很少,一个就是他以前有很多积累了,可能家里藏书很多,或者他的生活负担很重,他要养家糊口,他压力很大,就不可能再考虑拿出一部分钱买书。
解玺璋:郭敬明登作家富豪榜首的原因
主持人:山寨文化的意义是积极的,山寨就聊到这儿。
下一个话题也是08年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话题,在两位老师的眼中也不是那么够闪光,但我们也得拿出来说一下,08年出了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谁名列榜首呢?郭敬明。一个年龄比我还小一些的年轻人,脚踩文化创作和娱乐两只船,这样来发展,他的收入是中国作家里面收入最高的一个人。所以,很多人觉得作家排行榜,他跟作家的创作能力已经没有办法划等号了,已经是一个市场化的东西了。而且发现榜上的很多入榜的作家没有一个是传统的文学作家,我们最早传统意义上的作家。
说到这儿,这种现象怎么看?是不是财富和文学创作已经分开了?或者是成为两个不同没有办法结合在一起的东西了?这个话题两位怎么看?
解玺璋:从富豪榜到其它的评价体系,因为任何一个东西有不同的评价体系。把他们的收入排一下,这是一种评价方式。比如要说到“茅奖”,也是一种评价方式。不用奇怪。因为在市场化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谁最有消费能力?年轻的这一代其实最有消费能力。他们在图书市场上买书也好,或者是消费也好,肯定要找到他喜欢的东西,比如郭敬明为什么能排第一,这跟现在的图书消费主流人群有关系,年轻人在买书。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可能买书的人很少,一个就是他以前有很多积累了,可能家里藏书很多,或者他的生活负担很重,他要养家糊口,他压力很大,就不可能再考虑拿出一部分钱买书。
主持人:没有冲动买书。
解玺璋:真正想主动买书的人在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里边是很小的群体。年轻人就不一样,比如20岁左右,25岁上下的,这个群体可能他们会有大量的兴趣,因为现在的孩子,至少在城市里边,生活压力不是很大,家里边还有一些资助、补贴,他们去消费买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比如郭敬明、韩寒这些年轻的作家,是最能跟这些人沟通的。可能我们看他们的作品,觉得还很隔膜,有时看不进去,或者有一些什么想法。年轻人人家自己之间会很容易沟通。为什么郭敬明出一本书可以发几十万、上百万?他有一个基本的阅读群体,这是很重要的。只反映这一方面的情况,而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搅在一起说,比如他在文学上究竟有没有什么价值和地位,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需要时间来表现的。他在文学上的地位或者是在文学上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沉淀之后才能慢慢显现出来,我们现在很难说。比如你说郭敬明就进不了文学史,不一定,说韩寒就进不了文学史,也不一定,那都是今后的事,在现实情况下,市场情况是表现出来这样一个现象。
张颐武:郭敬明是作家里的劳模
主持人:张教授,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张颐武: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市场本身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刚才解老师说得很对,青少年的文化已经变成了消费者的重点,变成一个大众阅读最主要的部分。比如郭敬明今年出版了《小时代》,非常轰动。而且另外那样的一个小说刊物,以他个人为中心的小说刊物叫《最小说》也是非常流行的。郭敬明同时我们要客观地说,他也是相当勤奋的作家,非常执着、非常专业,他是一个职业作家,做得还是非常到位的,这是非常客观地说,和他的读者互动交流也是非常紧密的,这是他的长处。他主要抓住一点,青少年的苦闷,他们内心的很多要求、想象,能够契合他们的要求。《小时代》就是讲他们生活中的很多小问题,他们对品牌的迷恋,大都市里生活的感受,对大众的读者是很强有力的。像劳动模范一样,很努力工作,就赚钱多,按劳分配,也不奇怪,大家心态也要平和。人家努力工作,我是知道郭敬明是非常努力去工作的,这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个劳动者。劳动者得到收入高,说明他劳动努力,受到大家欢迎,也不能不平衡,有些批评过度,小孩怎么能钱多,我们辛苦一辈子,这事不能这么想,小孩也是很努力工作,做了贡献给社会,按劳分配、按劳取酬,没话说。另外,收入的多少是市场的表现,你抓住了市场的热点,给市场做出贡献,市场给你经济的回报。
另一方面,中国文学其实现在有一个分化,一方面是大众,大众写作代表的就是青少年,就像郭敬明,大众里还有类似玄幻、穿越、盗墓、职场也很受欢迎。
解玺璋:职场小说像《杜拉拉》。
张颐武:这些类型小说是大众市场,大众市场很稳定,中国主流阅读其实是大众市场,销路很大。另外一方面是小众市场,也不是我们过去讲的纯文学市场,其实就跟现在得诺贝尔奖金的作家,跟西方文学的市场是一样的,比较高端的、比较追求优雅的这些白领、中产阶级注重文化趣味的这些年轻人或者高雅的文化人他们爱读的,也形成一个市场,也有收入,作家主流大概也不超过10个人。像莫言、贾平凹、刘震云、余华、迟莉,不超过10个作家,很稳定,书也容易卖,但是卖不了郭敬明那么多,但是也在卖,也能卖得不错。这个小众的市场也受欢迎,精英的读者,这些读者对文学有热爱,看这些作品。但是遗憾的是08年正好是这些作家创作的周期,他们一般也是职业作家式的写作,一年半到两年左右推出一部长篇小说,你要推出太多,比如一年推出三部,你自己互相打架,还没卖完那边又来了,大家买不了那么多,就一年半到两年推出一部,这是职业作家写作的节奏,全世界都是这样,得诺贝尔奖的也是书商运作市场,但是这个市场是小众市场,和大众市场不是一个市场,这个市场也能让人得到不错的收益,对写作来说也是不错的,也能得到收益。所以,这个市场今年遗憾的是,这个市场的作家今年都在家里写作,都没有新作出来,所以,这正好是一个小年,碰到周期节奏到这儿,也不奇怪。所以,富豪榜上没他们的名字也不奇怪,他们不是富豪的状况,他们的收入状况也不错,收入也很好,他们的收入还有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国际的声誉,莫言要到美国现代语文大会做演讲,郭敬明就没有这个名誉,也不好说两个市场互相较短长。
现在还有一些产能过剩,我们的作品很多,中国出一千多部小说,但那些作品基本上没什么人看,这也是一方面。
实际上大众和小众市场主宰中国文学市场,富豪榜反映的就是大众市场的状况。
解玺璋:这个富豪榜有一个局限,现在的算法,主要是算总码扬,这样算出来。只是一个印书的理论上的收入。第一,收入是不是真正到了作家手里,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另外,在印书的码扬之外其它收入没有算在里边,比如莫言去美国演讲也有收入,可是这时不会被人知道,被计算到富豪榜上。公开的东西,只有版权上印的印书加上定价,总码扬出来才能这么算。所以,这个富豪榜大家不要那么认真,是有很多局限的统计。
张颐武:是一个指标,但不是绝对指标。
主持人:在外国也有这样的作家。
张颐武:肯定是哈利波特得的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