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颐武:胡戈是山寨文化的鼻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14:39  新浪博客

张颐武:

张颐武:山寨文化更是在模仿中间搞了不少创造。

    精彩语录:

    张颐武:山寨的文化有它衍生的文化,有自己的限度,一方面是创造性、活力、年轻人的表达。但山寨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状况,如果山寨里真的出现一个人才,很快主流就会把它收编过来。比如这个人特别有能力,当年大家想想赵本山在铁岭做二人转演员,也是山寨,模仿别人,但是一旦才华压制不住就被主流吸纳。

    张颐武:山寨其实是对恶搞、模仿秀等文化现象的收编

  主持人:跟解先生说的一样,两位不谋而合,08年文化圈的事很多,但是要挑出特别亮点、特别轰动性的东西可能比较少。其实刚才张先生说了很多08年的文化现象,接下来顺着张老师的思路一个一个谈一下。首先要说的当然是山寨,因为山寨这个话题现在太被人关注了,问问网友也好或者是随便大街上叫一个人问他,山寨你懂吗?知道什么是山寨吗?可能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但是山寨和山寨文化不是一回事,山寨产品归山寨产品,山寨文化是另外一回事。现在我们要聊的是08年到目前为止最多人讨论的话题:山寨话题。两位对山寨话题有什么看法?

  张颐武:山寨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08年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山寨跟过去盗版和剽窃都是不太一样的,山寨是一个滑稽模仿,既模仿,但是又有反讽性,又有戏谑,又开玩笑,对原来的品牌带有既羡慕,觉得了不起,但是又觉得不值那么多钱,又讽刺,开玩笑,这是山寨。山寨把过去的很多文化现象收编了,原来有恶搞,现在恶搞被山寨取代了。原来有模仿秀,现在又被山寨拉过来了。山寨把网络里各种原来的一个原型又发展延伸的网络文化,合成一个大包,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这个新东西出来一下子引起爆炸性的反应。最近一段时间人人争说山寨,从山寨手机开始,东南沿海产能过剩,大家想了这么一个招。你说大牌手机凭什么卖那么贵,我心里不平衡,我又羡慕,但是看别人有那个东西,又羡慕,又觉得好,又高兴,这时我干脆采取一个果断措施,既模仿它的功能,又开它的玩笑,又是嘲笑,你又很难说比如我在模仿、抄袭、照搬和盗版,有一些区别,既模仿又有自己的创造,这是山寨。

  山寨文化更是在模仿中间搞了不少创造。山寨文化最鼻祖的是对《无极》进行恶搞的胡戈先生。馒头其实是早期山寨,从山寨的源头开始馒头,那时没有这个名词山寨,其实既模仿了《无极》,又有自己创造,又谐谑,开玩笑。现在长得跟明星像,我有这个资源,为什么不能代言?你就长得像,又没说我是谁谁,我不是说我是周杰伦,我是说我长得像。我张三长得像周杰伦,你不能赖我,爹妈给的,这是基因上,我们家的基因跟你偶然配合,不能说我。但是我照出来一看,像你,你也不会认为这是周杰伦,你认为很高兴、很好玩,对产品也有促销作用。周杰伦打官司也不行,这是爹妈给的,我从来没有说我是周杰伦。

  山寨是既嘲笑,但是又对这个品牌有迷恋,这么一种状态,对主流的文化既迷恋又嘲笑。山寨春晚也是,其实是觉得春晚很大,很有影响,就这么做山寨可以两句诗来说,你占朝廷我占山,你是主流、消费文化的主流,你占朝廷我占山。另外一句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你在那儿高高在上,我怎么办?山中无老虎,民间这一块我占了。是年轻人,主要是跟网络有关系的年轻人,没有互联网不可能有山寨,山寨主要是依赖互联网的传播,把这种模仿变成一种新的创作,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山寨是跟互联网里的年轻人,有机年轻人是中等收入者的下层,年纪轻轻,也不是传统说的工农兵,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消费能力不是非常强,但是又对品牌的文化,对时尚的文化有强烈的渴望。同是他又有一种边缘的心态,对主流文化又不服气、不满足。既崇拜、既迷恋,又不满意,又嘲笑,这种心态。年轻人这种心态,每天泡在网上,怎么办?搞出山寨来,这个东西现在变成一种新的文化,正好和我们经济状况不好,年轻人精力又很过剩,每天泡在网上开始做山寨,索性也没什么事干。所以,经济状况不好跟这个也有直接关系。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其实往往会造成很多文化创造力的喷涌。因为别的事不干了,干脆就在网上折腾起来。这样,山寨文化大行其道其实是有这么一个大的背景。

    谢玺璋:山寨文化是草根激情的集体释放

  主持人:说到山寨要请教一下解先生,您怎么看待山寨。

  解玺璋:刚才张教授说得很清楚。我也觉得现在的山寨不能垄断地说,现在发展越来越显出这个问题。如果在产品这个方面,山寨还是需要很警惕的一个现象。包括现在都出现山寨的医药,这涉及到人命关天的一个大问题。

  如果这个药品,很难说它现在是假药。因为药品的生产有一个很严格的一套系统,病人吃到肚子里如果有问题是很麻烦的。山寨应该把它分开讲,产品这一块是走一个很危险的一条线,所谓的擦边球或者走在中间线上,可能钻了一些法律的空子。

  但是我觉得在文化上确实有另外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主流文化对底层、民间、草根的文化,有一种很强的压制状态,下面这些文化没有机会表现。

  山寨文化往往表现在春晚,表现在《百家讲坛》,相对都是很强势的垄断性的媒体。我觉得这些表现下面的年轻人也好或者是草根,他们也有文化创造力,也有创造的冲动,但是没有一个平台。

  刚才张颐武教授讲,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有山寨?就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大家是自主性的,自主性的文化现在能够生长起来,过去自主性的文化没有机会生长。一个是体制方面的压制,再一个就是90年代以后发展出来的市场商业文化,仍然没有一个自主性文化的发展,它是靠资本的势力来控制的。好像是大众文化,所谓的大众却是别人生产出来给我们用,我们永远是一个被动的文化消费者的身份,我们永远不能变成一个文化的创造者。这些东西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大的心里上的压抑,山寨确实把他们内心的那些东西激发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从山寨文化的角度讲,这应该是值得大力肯定的。

  主持人:您觉得山寨是一个好现象,是有益处的。山寨文化有利有弊,山寨文化的作品可能代表恶搞,代表讽刺,我们觉得显得有点擦边球的东西可能会有。山寨文化到底是有利有弊,张教授怎么看?

  张颐武:总的来说山寨文化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现象,非常有活力、非常好玩。我碰到老孟搞山寨春晚,也很有意思,结果成了事了,好多人都愿意帮他去做,变得非常热闹,变成一个群体性非常有趣的大家来创造文化,在一起聚会,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非常非常积极。

  同时比如山寨《百家讲坛》那个人也是糊里糊涂自己讲寒江雪,也很有趣,这都有它积极的意义,都是表现了活力。

  当然山寨也有它文化上的局限,通过草根互相在互联网上联络,这样做起来还是比较粗糙的,有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专业的水准,因为都是民间的,我是爱好者。

    张颐武:山寨很容易被主流收编

  解玺璋:不能用专业的东西来要求他。

  张颐武:他不是专业的人,这是一个。

  第二,他还有限度,它是一个衍生品,必须有春晚才有山寨,有了百家讲坛做火了,才有山寨版的百家讲坛。这是压抑草根表达的空间不够充分,这个不充分也不能赖别人,还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东西不是有那么多大众去听,如果自己是周杰伦,还需要山寨周杰伦吗?不需要了。不一定说他的表达能力跟原本一样好,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要求他才华像赵本山那样高,所以不能成为赵本山也是有这个原因的。为什么山寨版的百家讲坛上不了百家讲坛,还是有原因,那个门槛他进不去。这还是有问题,比如山寨春晚怎么有创意,有活力,非常有趣,但是唱功、专业的水准肯定跟正经的春晚还是有距离。所以,山寨的文化有它衍生的文化,有自己的限度,一方面是创造性、活力、年轻人的表达。但山寨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状况,如果山寨里真的出现一个人才,很快主流就会把它收编过来。比如这个人特别有能力,当年大家想想赵本山在铁岭做二人转演员,也是山寨,模仿别人,但是一旦才华压制不住就被主流吸纳。山寨也有等待招安的情况,像瓦岗寨,最后还有被招安的情况。主流文化遗看有原创性,就吸纳进来。人类的文化也都这么发展,这个东西一做大,这个事原来很多东西山寨起来,山寨做大就变成主流,也有这个可能性。我们让山寨文化怎么良性发展,把它的限度减少,把发挥创造力的一面增大,将来可能就变成主流的一部分,或者丰富了主流,让主流也更多元化,也有活力。山寨文化现在出来方兴未艾,对整个社会还是非常积极的。

  解玺璋:主流文化不要把山寨作为一个对立的东西来看待,不要山寨出来以后就很惊慌或者很愤怒,还是应该正确对待山寨文化。张教授讲的可以从山寨当中吸取很多有益的东西,活力可以吸收。当然它需要提高,需要专业化的过程。其实我们整个文化的发展都是这样,以前五言诗不入流,那时都是四言诗,后来五言诗被大家认为是专业的东西,又发展七言诗,也是民间的,后来又进入主流。

  主持人:包括乐府也是,最开始是民间的,后来官方采集了。

  解玺璋:主流文化往往有时排斥山寨的文化,没有必要,你从当中吸收营养这是最重要的。

  张颐武:也不必着急,因为山寨这个东西其实是有限度的,因为专业水平肯定达不到,你别着急,它就把我替代了,不用担心。但是你会发现主流文化把活力吸纳进来,对自己的发展其实非常有利。同时山寨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话语的空间。尤其是网络的新文化里,必须通过不断的山寨文化来使得网络文化不断往前发展。因为你会发现,我们过去觉得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立,网络媒体一起来传统媒体、电视媒体就下来,现在看到是共荣共生,网络往往从电视吸取很多营养发展自己,从电视吸取很多资源最后发展出自己。所以,网络文化也有这种衍生性,从过去传统文化里边衍生出很多新东西。所以,倒也不能说山寨就是不好。我倒是觉得这种积极意义大家可能要充分地认识。同时对它的限度我们也要充分的探讨,这样比较好。

  比如山寨有时恶搞得过分,骂得太厉害,这些东西我们就需要谨慎地观察。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