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德贵:季羡林与德国姑娘曾有过一段浪漫异国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15:19 新浪博客
蔡德贵:我相信季老那句话,假如他没有成家,有可能产生一段异国恋情。 精彩语录:
季老说我的养生经叫三不主义。哪三不呢?第一是不锻炼,第二是不挑食,第三是不嘀咕。 季老在自己的《留德十年》里写到,这个德国姑娘对他很好,但是季老说我没资格爱这么一个姑娘,我是有一个妻室的人,我相信季老那句话,假如他没有成家,有可能产生一段恋情。 季羡林的长寿之谜 主持人:吐火罗文我们网友可能跟我一样今天也是第一次听说,真的觉得特别了不起,特别震惊,没想到季羡林不光是在国学方面,在神秘语言方面也特别有造诣。说到季老很神秘,为什么神秘呢?因为长寿。而且深居简出,季老长寿有什么秘诀吗? 蔡德贵:这个事情我跟季老探讨过多次,他说没有秘诀。很多人讲养生,我这个是以不养生来养生。很多人不理解,想问个究竟。季老说我的养生经叫三不主义。哪三不呢?年轻人绝对不会理解,第一是不锻炼,第二是不挑食,第三是不嘀咕。不锻炼好多人不理解,说老人不锻炼?这个不锻炼,季先生有一个解释,就是不提倡花大量时间以锻炼为主去养生。并不是说坚决反对锻炼,不是的,是不提倡锻炼主义。 他的不挑食,特别反对有些人说这个什么热量高,我不吃,那个热量高我不吃,挑食,季先生不挑食,来什么吃什么,。实际上他这三不主义最难的是第三,不嘀咕,不嘀咕是心中不装事,什么事都把它化解了。我不生气,外界难免受一些刺激,人际交往当中肯定有不愉快,季羡林有时特别爱用山东的一句俗语:死猪不怕开水烫,很快就化解了。所以,他胸中没有闷气。那么这“三不”就使他长寿。 有人觉得季老很健康,不是的,季老年轻的时候多病,中年以后多病,到老年以后也是多病的人。据我所知她从小营养不良,从临清老家到德国得过一场大病,然后到1962年,本来是定好了去西藏的飞机票,因为他是搞佛教,很想到西藏去看,结果医生不让登飞机,严重的冠心病。后来他又每年秋季要发花粉病,一种皮肤过敏,中年以后哮喘病,心脏承受力越来越差,各种疾病都有。他为什么健康?就是不嘀咕。我相信陶渊明的一句话,纵浪大话中,不喜亦不惧,生死自然而然,他把生死看得很淡。这是他真正长寿经验。 主持人:季老现在健康状况其实也还在生病当中,季老的住处本来离演播室很近,以为您会从那儿过来,没想到您说是从医院过来。 蔡德贵:对,因为他住301已经住了接近4年半,这期间很少回北大,今年大概就回过一次。 季羡林与德国姑娘的浪漫异国恋 主持人:其实很多人都希望季老的身体能好点。接下来这个话题我们稍微八卦一点,我在准备这场访谈的时候看到网上有一篇博客,写季羡林老师的感情生活,说季老在德国有一段感情跨国恋,有一位德国姑娘为了季老一辈子都没有再嫁人,是有这么一回事吗?我们今天也是跟您求证一下。 蔡德贵:真是季老在留德十年里提过一句话,季老住的房东叫欧佩尔夫妇,他有一个同学叫田德望,田德望房东是麦伊尔一家,因为季先生要到田德望那里看田德望,就和田德望房东一家相识了。相识之后,麦伊尔家有两个女孩,两个女孩都是如花似玉,其中有一个女孩对季羡林先生特别好,听说季羡林先生的毕业论文没有人打印,因为季先生的论文没有打印,自己也不会打字,结果季羡林的博士论文都是这个女孩给打印的。两个人打印论文的时候,因为季羡林的梵文、巴利文德国人根本看不懂,再加上手写的,好多字母看不清楚,很多时候这个女孩打印的时候,季羡林先生必须坐在旁边,告诉他这是什么字,这是什么字,这样一年多的时候,这是季老在自己的《留德十年》里写到,这个姑娘对他很好,但是季老说我没资格爱这么一个姑娘,我是有一个妻室的人,我自己家里有妻子和一个女儿、一个孩子。所以,网上说的这一段恋情我不是太好评论。 主持人:也是后人一些八卦的猜测。 蔡德贵:我相信季老那句话,假如他没有成家,有可能产生一段恋情,但事实上他在国内一直挂着自己的叔父、叔母、妻子、女儿、儿子,一直挂念着。 主持人:今天时间过得很快,很快45分钟马上过去了,最后一点时间想请教您一点最新的一个新闻事件,文化界正在被大家讨论的一个新闻事件,就是阎崇年老师被人打了。有人分析这个事件,打人固然不对,但是掌握了话语权的学者不是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有人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出来。我不知道这个话题您怎么来看? 蔡德贵:这个新闻我自己没有注意到,对阎崇年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经历,我也不是太清楚,也不敢妄加评论。但是目前的学术界有一些现象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一下的,因为有些学者通过百家讲坛,一下子在社会上走红了,我个人分析,有一些确实是社会需要的,阎崇年也好,于丹也好,后来钱文钟讲的玄奘与西游记一样,为什么一讲大家都喜欢听,就是社会需要听。 刚才提到被打的事件,具体原因我不是太清楚。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主持人:不同意他的学术见解。 蔡德贵:那样如果发生打人事件就是不应该的。 主持人:您的观点,社会需要,所以他会红。 蔡德贵:但是社会需要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季老,他也没有上百家讲坛,但是各出版社,包括我知道的,除了中华书局,现在外研社准备出《季羡林全集》,中国书店推出了一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推出四本书:《阅世新语》、《忆往述怀》,第三本是《贤行润身》,第四本是《志虑心物》。四本书推出以后在社会上很受欢迎,因为大家非常希望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进一步地了解大师。所以,传播通过什么方式并不重要,关键是社会需要,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安排这个学者的著作。我觉得重要的可能在这儿。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蔡老师做客新浪,也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很有启发的东西,同时也分享了我们季老神秘的一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神秘,但是今天说完以后,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在我们面前,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的人物。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新浪网上大讲堂”,下期再见! 蔡德贵:谢谢大家。 (聊天结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