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格:教育者要扮演律师的角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17:12 新浪博客
![]() 林格:我要给我们的教育,教师和我们的父母亲一种力量。 精彩语录: 我们的教育者不是要给孩子一种理念,也不是给一种方法,也不仅是给他一种情感,更多的是给我们的学生一种力量。 现在好多的家长最喜欢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拿来跟别人比,特别是邻居家的,或者亲戚家的,反正认识的,老来比来比去,这是一种浮浅的教育者的心态。 教育者要扮演律师的角色,而不是法官 林格:第二个角色,我觉得教师和老师,老师和这个父母亲实际上是一个火柴,我们的学生自己有潜能的,有油,就像一盏灯一样,我们起的作用是擦亮我们的火柴,把油灯点亮,他自己有能量,他就会慢慢绽放光彩了,所以老师和父母亲角色选择的问题,应该起一个火柴的作用,让他自己去燃烧。表现为我们的教育词语叫激励。激励他的潜能,你只是点一根火柴。那么你就会很快乐了,因为你起的作用是激励他。 主持人:自己也不会那么辛苦。 林格:对,这是第二个角色。第三个角色,我觉得你是啦啦队,不是裁判,就像运动员,长跑运动员一样,怎么跑,你不要去陪跑,你也不要去做终点的裁判员,你只是啦啦队,啦啦队的作用是什么?是给他力量。 主持人:精神上的力量。 林格:是给他精神上的这种力量。你不是给他一种理念,也不是给一种方法,不仅仅是给他一种情感,更多的是给我们的学生一种力量。其实我这次谈还有我这一段时间来谈的教育的主题,我其实也在这样做的。我不是教给我们的父母亲和我们老师一些理念,一些方法。我更多的是传达的是我的这种情感和理想。我要给我们的教育,教师和我们的父母亲一种力量。我所有的文章,包括博客上的文章都是这样的,我只是想传递一种力量。 因为我知道,我的理念是没有用的,我的方法也是没有用的。我更多的是给一种情感,给一种力量,我也是啦啦队。 主持人:激发别人自主的力量,不是拉着走,这是一种角色。 林格:第四个角色,我觉得不要去做法官,而去做律师。律师是什么呢?律师是维护你当事人的权益的,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这种主动发展的这种成长的权利,也有生存的权利,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在维护儿童的权利。而不是法官,法官是什么?给你定一个结论,对和不对很简单,而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父母亲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经常在家里就是一个法官,经常在课堂上,在学校就是一个法官。 你当法官的这个角色以后,学生就把你当做他的敌人。就站在你的对立面去了。你的对立面,站在你的对立面以后,你还想实现你的教育,基本上不可能了。你只有打败他,因为他是你的敌人。你打败的结果是什么?那就不快乐了。 主持人:父母也不快乐,孩子也不快乐。 林格:第五个角色,上一次我讲到了这个角色,就是父母亲和老师应该做一面镜子。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镜子前面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就是不需要你说很多的话,需要的是让他从你的身上看到自己。 主持人:也就是一种身教,自己示范给孩子。 林格:你做的,流露出来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主持人:而不是告诉孩子怎么样。 林格:我讲了五个角色的选择,其实我想讲的一个道理就是,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角色以后,其中你已经悟到了教育的道理。所以我们这次系列讲座的主题是教育之道。五个角色,基本可以比较形象的概括我们的教育之道,只有我们明确了我们的角色之后,我们的教育才是快乐的。 主持人:这五个角色我们回顾一下,第一个角色是牧者,第二个是火柴,第三个是啦啦队,还有律师,还有一个镜子。相当于一个模范的作用,示范给孩子。所以说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之前,可能考虑的首先不是我要教给孩子什么,而是我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林格:才是快乐之源。 父母应做到三个“放下” 主持人:对孩子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影响。 林格:所以我经常引用佛教里头的三个放下,来跟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哪三个放下? 一个是放下执著。 主持人:放下执著。 林格:就是不要执著于你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把自己放下,把自己放下来以后,学生主动性就会彰显出来,就会建立自己,你放的越多,越健康,所以不要执著于教,要放下执著。 主持人:让孩子塑造自我。 林格:这是第一个放下。第二个放下是放下分别,现在好多的家长最喜欢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拿来跟别人比,特别是邻居家的,或者亲戚家的,反正认识的,老来比来比去,这是一种浮浅的教育者的心态。 主持人:别人考了一百分,你怎么考了九十。 林格:这就是没有认识到教育的厉害在哪里,教育的厉害不需要比较的,放下了分别,什么是分别,你高一点,他矮一点,这是分别吗?这是表面的分别。真正的分别是什么东西,就是很自然的,高一点和矮一点,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分别。所以你不要去纠缠,就是这个孩子跟那个孩子之间的任何一方面的比较,这种比较是肤浅的。 主持人:肤浅的。 林格:因为实际上就是你的一种分别观,其实任何孩子的发展都是个性的发展,所有的成功都是个性的成功。对不对? 主持人:对。 林格:是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他们都是宝贵的人。 主持人: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林格:这时候所以要放下分别。 主持人: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师,我刚才提到的,人家考一百,你怎么考九十,很多父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这对孩子有影响吗? 林格:很明显的影响。今天讲快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快乐,老拿自己跟别人比来比去,我当然不快乐,因为我有我的过人的地方,所有的缺点都是相对的,所有的劣势都是可能是优势的,只是放错地方了。那么好了,如果你没有掌握和理解教育之道的话,你当然很折磨学生了,折磨孩子了。那么孩子痛苦,你当然也就痛苦。所以第二个,我觉得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放下分别地 主持人:对,两个放下了,还有一个放下。 林格:放下妄念,妄想的妄,念头的念,我上次讲的要有平常心,有远见,看远一点,多少岁以后看看你的学生,你的孩子,放远一点以后,你所谓的妄念,想要的东西。 主持人:自己考不上北大,要孩子去考。 林格:你只有牢牢抓住需要的东西,不要过多妄想,所以我想放下妄念,在佛教里头三个放下什么概念呢。放下执著就可以成为阿罗汉。放下分别就可以成为菩萨。放下了这个妄念,你就可以成佛了。 其实佛教这个内容是很值得研究的,佛教是哲学加形式的,有哲学价值的。我觉得它这种三个放下对于我们教育的启迪很大。因为我觉得,它就能够让我们的教育者,真正的找到欢喜和快乐的源头了。 教育的四个规律 主持人:对,所以是三个放下。其实我们也看到,您在一个有关养成教育的报道中,反复说这样的话,只要把握人的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者,才能心中有数。以不动应万动。我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了,您能解释一下,哪些规律,规律中的哪些是最重要的。 林格:我想简单的阐释一下,上一次我讲到这个问题,其实只要你心中有底,你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那么好了,我们要研究,教育之道,就得从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这是道。所谓的道、法、术,术是教育方法,法是原则,教育原则,道就是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我们把所有的注意点,拉到了我们人作为一个生命,他的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上来。我可以概括一下,就是我认为当然有很多的规律,我觉得排在前四位的,是我排的。 我觉得这四个规律的掌握,会让你的教育很轻松。就是你只有仅仅的依赖这四个基本规律,你的教育才有可能很轻松。 主持人:哪四个规律。 林格:第一个规律是主动性,因为人的发展都是主动的,这是他内在的原子弹。一个人当他主动的想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什么都挡不住。主动性表现为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好的。他就是内心里头都是有那种很纯朴的,很原始的冲动,就是想好的冲动。我们的教育者就是应该高度的尊重这个主动性,我们前面讲的所有的原则和方法,都来源于这个东西。我一直认为,一个学校的生产力,就在于是否能够高度尊重人的主动性,这是秘密。 主持人:可能我经历过的好多小学老师觉得孩子不是主动的,孩子就是被动的,我的任务就是给你灌输。这可能是一个误会。 林格:这是对教育之道的忽略,如果是高度尊重了这个主动性,这个学校不可能办不好的。我们的教育肯定充满生机,包括家庭教育。但是现在90%的学校,现在都是在控制他的主动性,或者放弃了对主动性的这种相信。认为孩子都是要管教的,不教教不好的。 其实不是的,因为人的第一本能,第一高级本能,区别于动物来说,第一本能就是发展,而且是主动发展,这是他的本能。 主持人: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动物。接下来第二点。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