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父母要与孩子在平等的位置进行心灵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21:20 新浪博客
林格:通过培养习惯作为起点,去打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林格:通过培养习惯作为起点,去打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精彩语录:

    现在我们的家长,孩子一上幼儿园就要学英语、钢琴,什么都要学。其实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培养习惯作为起点,去打造它的健全人格,这是做杯子的工作,不是装水的问题。

    培养习惯是教育孩子的起点

  林格:对,这是一把尺子的问题。

  第二是一个杯子。就好象一个杯子,大家都能理解,杯子是用来装水的。我们现在的教育者是不断地装水,管他能不能装得下多少,反正一杯水装的越多越好,其实很快就溢出来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转移到哪个视角或者是哪个角度看问题?那个杯子很重要,能不能先把我们的杯子做大?把他人格的构架做得更加宽广,然后你随意装东西,不是越装越多吗?现在我们的家长,孩子一上幼儿园就要学英语、钢琴,什么都要学。其实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培养习惯作为起点,去打造它的健全人格,这是做杯子的工作,不是装水的问题。渴了,他就想自己倒。他不愿意喝啤酒,你非要给他倒啤酒。

  主持人:就跟吃饭似的。

  林格:我们教育者所关注的视角很重要,我们究竟是关注水还是关注杯子,这很重要。

  主持人:我们应该关注杯子本身,而不是里面能装多少水。

  林格:最重要是这个孩子要喝什么水,让他自己去取。

  主持人:他愿意装茶还是装其它的饮料。

  林格:对,所以我们提倡要创造一种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主持人:这是一个杯子。还有一面镜子。

  林格:一面镜子,其实我这十年来,我走访了中国将近900个县,去过1200个学校,也拜访过400位教育专家和校长。其实我现在意识到,我们没有真正地理解我们的教育在起什么作用。所以,我打这个比方,其实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条暗线,这个暗线就是叫“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和拓展”。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和拓展是整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但是我告诉你,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取决于要有一面镜子,因为他只有从镜子当中看到自我的时候,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那么教育者所起的作用,不是去做一个法官,老裁判他,不是去做运动场上的裁判,老是判定他能不能抵达终点。而是你是一面镜子,你不要说话,只要你很干净,你自己非常干净,所谓的言传身教,你自己非常清明、非常干净,孩子可以通过你来看到他自我的存在,教育就发生作用了。

  这是我讲的教育者如何选择自己角色的问题。

  主持人:所以很多教育者,我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去做,但是我却做了另外一件不一样的事情,这可能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好,这也是一面镜子的作用。

  林格:这里我可以多讲几句,教育某种程度上真的是一种状态,是不需要教的,叫“不教而教”,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教育就是理想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不需要去呵斥,不需要批评,不需要干什么,它就是一种存在,它到了一定状态以后,你随意流露出来的就是教育。因为同样,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同样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意义的词语只占15%,30%是表情,还有55%是情绪。

  主持人:所以,词汇占的比重很少。

  林格:很少。

    父母做好孩子镜子的两个途径

  主持人:说到镜子,我现在非常理解一面镜子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作为一面镜子,可能对很多父母、老师要求很高,但是很多成年人自己其实达不到做一面好镜子的要求。

  林格:我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就是如何做一面镜子。两条,第一条,确实要通过学习一定的知识,特别是教育的知识、教育的规律、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完以后忘掉,学而不用,真正忘掉,剩下是你的意识,这是一。

  主持人:一中的这个规律,您具体指什么?因为我听您说是人格发展规律。

  林格:人的发展基本规律。因为人跟其他动物不同,是一个高级动物,他的发展有自己的一些规律。

  主持人:这些规律从哪儿可以学得到?

  林格:比如愿意跟专家交流,愿意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愿意跟高人交流。

  主持人:吸取精华。

  林格:对,因为学习这个东西,我经常跟我们的专家探讨,用一句话来概括如何学习。第一个台阶是读万卷书,然后是行万里路。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随成功者的脚步,跟随成功者的脚步不如高人点悟。最巧妙的办法是获得高人的点悟,这是第一个途径。

  提高教育状态,然后做好镜子这个角色还有第二个途径,很简单,很好操作,就是向孩子学习。

  主持人:向孩子学习,怎么理解?

  林格:其实向孩子学习,不仅仅因为孩子本身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只是一个表面的意思。其实本质上讲,比如说一个孩子,你跟他讲一个大道理的时候,你不如假装你不懂,你就问他就行了,关于这一点,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因为其实孩子是一个很奇妙的生命,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一样的,怎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就是你不断地以向孩子学习的姿态存在的时候,你镜子的作用就发生了。

  主持人:老师,您刚才说了杯子、镜子、尺子,很多网友都在发言。有网友说我要做一面镜子。还有一位网说,现在的考试就像一把尺子。还有网友说您的这个比喻非常恰当。

  咱们都说了,还有一田杂草没有说。

    父母要与孩子在平等的位置进行心灵交流

  林格:一田杂草是这样的,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种了庄稼肯定会有杂草,基本的方法,我们现在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刀一割,把它割掉,割掉以后其实还会长起来,因为根本没有拔掉,即使把根拔掉,还会长,因为还有根系在那里,这是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用除草剂,不知道你了不了解农民种庄稼。其实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教育跟农民种庄稼是一模一样的,用除草剂,把草干脆杀灭,以为这样就可以除根了。

  主持人:对,这个很好做,杀了就行。

  林格:其实把一些很有益的益虫或者是有些微生物一起就杀灭了,这都是应试教育。割草、拔根,然后用除草剂,其实都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你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你种植庄稼,就像人的内心也是一块田,叫心田,当它长满杂草的时候,你的除草剂其实是不理智的,要从根本出发,应该是种植庄稼,你要清除他内心心田里的杂草。庄稼长好了,那个草自然就退到次要的位置上。这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观,也是教育的很重要的基础,清除杂草最重要的基础是种植庄稼。

  主持人:用有利的东西占领这些不太好的东西。

  林格:对。

  主持人:把心灵的空缺填满,杂草自然不会生长。所以真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上要花很多心思。

  林格:不,很简单,向孩子学习(笑)。

  主持人:说起来容易,可能真让一个父母做起来,还会觉得有点不太容易。

  林格:这就要求父母心,一个是要有远见,要看你80岁左右。第二,确实要放下身段。人跟人之间,不管人家是小孩还是你是大人,在人格上绝对平等的,你能不能站在一个平行的位置,用心灵跟他心灵相对和沟通,是可以做到的。现在为什么农民没有知识,但是教育孩子都很成功。

  主持人:孩子至少人格很健全。

  林格:就是他解决了两个问题,根本性的。所以,我刚才讲到要把学来的知识忘掉,要形成一种状态,然后你自然流露出来的,那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流露出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教育。

  主持人:老师,其实你刚才也提到素质教育了。说到素质教育,我们国家也推广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我上学的时候就在推广。素质教育目前的情况可以说也是褒贬不一,您觉得现在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林格: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在现实的环境当中,我给它建立一个坐标系。素质教育是纵坐标,这是客观现实,理想上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地搞素质教育,但是在现实的状态下,是一个坐标系。纵坐标是素质教育,横坐标是应试教育,我们不得不面对中考和高考。

  主持人:对,这个在所难免。

  林格:因为你现在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中考和高考。我想很多的教育改革家,都在这个问题上想过很多年,探索过很多年,包括前几天我拜访国家教育总督学顾问柳斌先生,人家用整个身心探索中国的素质教育应该怎么搞。很多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该怎么做。在现实的这种坐标系的环境下,我认为不应该过于责怪我们的教育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清华出版社: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