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上大讲堂之二十二:钱文忠教授解谜玄奘西游(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17:09 新浪博客
![]() 图:“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blog)教授。 聊天实录: 网上大讲堂第二十二期 舍身求法的中国人(上篇):玄奘西行 网上大讲堂第二十三期 舍身求法的中国人(下篇):从印度取回了什么经 9月26日—9月27日下午,“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 (blog) 教授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揭秘《西游记》中唐僧的历史原型,告诉我们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还原发生在玄奘身上的真实故事。以下为聊天实录:
精彩语录: 作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毫无疑问他有永恒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很难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只能接近他,争取尽量接近他。我想,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玄奘主要的精神动力支撑他不远万里只身求法的完全是对真理的执着。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作客新浪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百家讲坛”知名主持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老师,钱老师您好。 钱文忠:您好。 主持人: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登陆新浪网,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钱老师今天作客新浪主要是因为钱老师出了一本新书叫《玄奘西游记》,这也是根据钱老师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的。 我们都知道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历史人物形象,在《西游记》中唐僧的身世被戏剧化得非常神奇。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他的身世是怎么样的呢? 玄奘的真实身世 钱文忠: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和《西游记》中描述的玄奘可以说叫风马牛不相及,除了名字一样,其他都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他是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们家好几代是在各个朝代为官的。 因为在唐朝以前我们知道中国有一个动荡的时期。到了玄奘的父亲开始,他的官位已经不再显赫了,但是还是当过县令,包括他母亲一家也是官员。所以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但是还没有到最低谷的官宦世家。当然他从小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在出家前受的是儒家文化的教育,在历史上这个还是比较清楚的。《西游记》中讲的有那么多的劫难,包括后来父亲被杀害,当然后来也都神奇地复活了,《西游记》中的神话色彩比较浓郁。 主持人:我看您的书里有一句话“历史比小说更加震撼人心”,我读您的书,也觉得玄奘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人物,他的经历特别让人感动。您觉得玄奘西行取经,支持他最大的动力在哪里? 钱文忠:您跟我提的这个问题,是在我们这个层面的人经常会提的一个问题。而对于玄奘这个人来讲,是历史上很少出现的人,我一直称他为伟大的人物,鲁迅先生称他为中国人的脊梁之一。作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毫无疑问他有永恒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很难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只能接近他,争取尽量接近他。我想,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玄奘主要的精神动力支撑他不远万里只身求法的完全是对真理的执着。当然在他的眼里真理是佛教,是佛教的学说,特别是印度佛教的最新学说。当然,我们如果把他追求的具体佛教,在他心目中是真理的部分进行一种现代的阐释,我想可以用一个很简单明了的话说,支撑他的动力就是追求真理。 主持人:他最开始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知道自己追求的真理就是佛教? 钱文忠:因为玄奘13岁以后,在当时的佛教界,在当时佛教的氛围中,他的佛学修养逐渐增高。玄奘西行求法之前,是一个有相当声望的僧人。他对佛法的钻研、学习、感悟,他的感悟越深、钻研越深,越使他明白,在当时传播在中国的各种佛教理论和学术中,还有好多不清晰的地方,有好多疑问,有好多疑难,而这些必须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寻找答案。 那么这个答案体现在哪里呢?一是体现印度顶尖高僧的学说,二是还没有传进中国的经。这个经就是真经,我们叫西天取真经,在印度主要是梵文写的。 主持人:我觉得玄奘是自己比较有悟性的。 钱文忠:那当然。 玄奘是偷渡到印度的 主持人:历史上的玄奘是奉旨去印度取经的吗? 钱文忠:在唐朝开国不久,在唐朝建立的时候和开国不久,跟北方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唐朝在建国之初是禁止国民出关的,有明确的禁令。在那个时候玄奘也没有得到准许。 主持人:那他是偷渡过去的? 钱文忠:完全是偷渡,是因为他追求真理的决心,探究佛法的决心,这是我们常人很难理解的。在当时玄奘悉心求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并不是玄奘在中国混不下去,或者是在中国没有地位,他已经有了,而且他如果不去求法,完全可以成为一代高僧,成为万人瞩目的高僧,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佛学修养进一步提高,他也可以成为在唐朝一个得道的高僧,他去求法的时候,完全是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追求,他之前没有任何世俗的考虑。 主持人:您在这本书里写到玄奘到达印度以后,并没有一开始就去取经,他是先去印度各地进行游历,这是为什么? 钱文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到达了印度求法的目的地纳兰陀寺,他可能想休息、放松一下。另外一种可能性,纳兰陀寺必须给玄奘准备相应的课程,它也不可能你到了我就提供给你一种教育,它也必须进行一点安排。这段游历的时间并不长,应该大概就几个月的时间。 主持人:很多网友比较关注,玄奘不仅是一个高僧,他还是一个翻译家,网友就纳闷了,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掌握这么多种语言呢? 钱文忠:玄奘掌握的语言,可能量并不一定多,我们知道他肯定是精通梵文的。他主要是把佛经从梵文翻译成汉文。当然根据记载来看,他还把汉文的经典,比如老子的《道德经》等翻译成梵文。他是不是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梵文版是不是传到了印度,历史记载是斑斑可考,但在印度是没有发现。但是他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佛典到今天还保留着。像现在南京还有个金陵刻经处,这是一个专门印刷、刻印、传播佛经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学术研究机构,它的《玄奘注译集》,就是包括他写的、翻译的有很多,一函一函的放在那里有上百函啊,所以量是很大的。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