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80后只是在有限的舞台上想唱就唱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16:14 新浪博客 |
![]() 陶东风(blog):80后更多的可能是消费主义的拥护者或拥戴者。 80后懂事的时候就已经在一个消费主义的环境里面,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消费主义的拥护者或者拥戴者。不像我们,我们经历过一个反消费的时代,所以有一个很强的对比,有一个落差。
80后当然有例外 网友:我们这样讨论80后似乎有点片面了。不能把所有的80后归为一类人,80后也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陶东风:一定程度上我同意他的说法,但是我觉得我们其实在谈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的时候都难免要用一些集体性的名词,比如什么中国人、东北人、上海人,什么南方人、北方人。其实你没有办法,这种术语的使用其实必然会有一种过分概括的现象,80后肯定有一些不属于我刚才描述的,肯定有例外。但是我相信作为一个群体它的大多数肯定是受环境决定的。有些人可以不受环境决定,那就是他对环境的抵御能力比较强。环境决定论不能解释所有群体,但是可以解释大部分群体,我相信是这样。所以不能说有例外我们就不能用80后这种说法了,我相信例外是有的,但是还可以用这样一个术语。 前人的时代精神不能解决80后的价值迷茫问题 主持人:其实在过往的很多讨论中有很多人都提到了80后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刚才有一位网友也说,他在用人上用80后是一个受害者。那么您有没有发现在80后的青年身上,有其它年代的人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 陶东风:有。《北京青年报》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个很热烈的讨论,主要是张亚山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我忘了,但是他对80后的概括是非常负面的:价值迷茫,没有灵魂,没有归宿等等。这篇文章发了以后有很多反响。其中有一个人的文章里面讲到,80后没有五十年代人的那种英雄主义,没有六十年代人的那种理想主义,没有七十年代人的那种集体主义。但是这个观点我其实很不认同,我觉得八十年代以前的人其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自我,没有批判精神,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个体的独立的意识精神,老是奉献,讲集体主义。那些东西其实我们现在仍然在延续地教育着,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它并不是我们应该用来教育80后的,有些人怀念那个东西,认为要恢复那种五、六十年代的那种时代氛围,好像就可以解决80后的价值迷茫,我很不同意这个观点。80后有非常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关于自我利益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看得很清楚。其实这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进步,不那么容易被那种宏大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所迷惑。 主持人:也不至于那么从众,其实更强调个性化,强调自我。 陶东风:对,尤其是不被意识形态的那种宏大话语所迷惑。 80后的个性张扬是有局限性的 主持人:比如韩寒这样的孩子就是一个80后的代表,他也得到了很多80后青少年的拥护。他确实有个性,有才华,又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我作为70后的人也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青年。 陶东风:某种意义上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我要补充一点,他们的这种个性和自我意识仍然是有缺陷的,表现为他实际上是在一个很有限的领域里面追求所谓的比如说我型我秀,或者是想唱就唱,所以这种个性比较残缺,不是那种非常全面的个性。比如说在穿着打扮上,在买车上,在消费上,在娱乐上他们有一定的个性,但是其实在其它更多的领域是没有的。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整个时代的特点。 “80后”符号未必是坏事 主持人:陶老师,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如果80后有他们不可克服的缺陷,那其实无论是70后,60后,还是50后,每一个时代人的身上都会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缺陷。其实我觉得80后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代际或者群体,我们之所以讨论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生的群体。能不能这样来理解? 陶东风:我觉得应该可以这么说。 网友:我觉得把8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讨论,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太公平。 陶东风:(笑)不公平,我不知道他说的不公平是什么意思,在某种意义上讲,得到大家的关注,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笑)? 主持人:在这个时代我觉得肯定是好事了吧(笑)? 陶东风:其实有很多人是从这个符号里面获得很多东西的,当然有些人是商业性地利用这个符号,我不说这个,但是说讨论他们就不公平,我觉得不见得吧(笑)。 网友:我觉得80后面对着消费主义的冲击。他们的困惑和迷茫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陶东风:我觉得80后更多的可能是消费主义的拥护者或者拥戴者,因为他们懂事的时候就已经是消费主义时代了,他们成长在一个消费主义的环境里面。不像我们,我们经历过一个反消费的时代,所以有一个很强的对比,有一个落差。我不清楚他这个“迷茫”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网络让人毫无禁忌 主持人:陶老师,在您的几篇博客文章中都提到了网络对80后的影响。您觉得网络的哪些特点为80后文化趣味和文化意识的形成造成影响呢? 陶东风:我觉得网络的虚拟性,一方面给你很大自由发言的空间,但是另外一方面,时间长了以后它会使得人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另外,网络对于人释放他真实的自我提供了可能性,就是在网上,特别是在匿名的情况下面,人们往往把自己最真实的东西表现出来。因为在实名的交往当中,扭曲交往的各种因素都存在,比如说交往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审查制度,社会禁忌等等。而这些在匿名的情况下都没有了,在这个时候他相当的自由,可以把自己很真实的自我流露出来,一些禁忌都不存在。 主持人:您觉得在这样的状态下,网络对80后的影响导致了他们的哪些特点呢? 陶东风:比如说比较喜欢幻想,不太愿意跟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或者说交往能力比较差,喜欢沉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对虚拟世界有一种迷恋,我觉得这些都是80后的特点。而且据我的了解,他们上网和我们还不一样,我们上网比较喜欢去看新闻,他们主要是去玩游戏,或者是聊天,以这两种为主,所以他们上网的特点跟我们不一样,我也每天挂在网上,但是我从来不玩游戏。 主持人:您聊天吗? 陶东风:偶尔聊天(笑)。但是聊天其实也是我的一种工作手段,就是跟学生有些问题,朋友有些问题在聊天过程当中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