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笑晚:兴趣和意志需要实地教育来引导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14:36 新浪博客 |
精彩语录: 父亲不光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事业。教育好别人的孩子,爱别人的孩子是仁心的仁,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民的人。我们还是先做人吧。 主持人:也就是说4岁还是可以改变的。 蔡笑晚:4岁还是可以改变的,4岁、5岁之内都可以改变的。 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网友:是不是早期教育越小开始越好?或者说几岁开始好一点呢?我的小孩总是不开窍,学不进去,我很苦恼,又怕给他压力。 蔡笑晚:按照现代早期教育的理论是这样说的,现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不是在中学,在小学,而是在学龄前这个阶段,而且再提前到3岁之内。还有人把它提前到还没出娘胎之前胎教。所以,对早期教育来说是越早越好,一出生你就要开始给他早期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出生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教他,或者是在他下巴下面一划一划,说划一下是一,划两下是二,当时他其实还不懂,但我们当时已经做了,慢慢做慢慢做他就会接受了。什么时候接受,你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早期教育了。 网友:蔡先生,我现在感觉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对他进行实际教育,您觉得怎么样?比如去清华看看?来引导他? 蔡笑晚:去清华看看,引导他,这是很好的想法。因为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意志的塑造,就需要很多实际的内容来引导他。比如我们的孩子在小时候,我们就带他们游览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目的也就是为这个东西做准备,就让孩子空阔的心灵图纸上画上美丽的图腾。比如他带孩子去了清华,他的心灵里就会留下清华这么一个好的印象,他的脑子里就有考虑到清华、北大,或者是一些高等学校,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追求目标,这是一种很具体的教育方法。 主持人:我听说过这样一个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北大毕业的,他说他有另外一个同学的同学考到别的学校了,到北大来参观过一次就退学回到当地重新考,第二年考进北大了,他觉得北大特别漂亮,特别符合他对大学的梦想。所以,我觉得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的认知事物的多少对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蔡笑晚:这是可能的,有好的目标就会影响他的一生。 主持人:蔡老师,我自己有一个问题,因为我现在注意到有很多知识分子的父母是精英的家长,反而会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这种家教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蔡笑晚:我从书上也看到很多例子,而且我在我的朋友圈里,也存在很多这种问题。我分析他们就把他们整个精力花在自己的事业上,很少关注他们的孩子,让孩子的教育就被疏忽了。在网络上我看到一个教授,他看到《我的事业是父亲》这个题目的时候,这个题目当时是在《读者》杂志上发表出来,不是我写的,是另外一个报道。他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他说这对他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意思就是父亲不光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事业。教育好别人的孩子,爱别人的孩子是仁心的仁,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民的人。我们还是先做人吧(笑)。意思是说家长必须把教育孩子当作一回事,当做一个事业,当做事业的一个部分,而且现在也有人提倡,就算你是能够立下千秋功德的大人物,也应该把教育自己的子女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这样社会的整体就会有所提高。 主持人:我有一个朋友,他和他夫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北大毕业的,现在也都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但是他的孩子就不愿意上学,就退学在家里面搞摇滚。他自己本身也非常焦虑,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期待肯定和您一样,希望孩子去读哈佛,但是完全背离了他们的愿望。 蔡笑晚:问题可能出在他们小的时候,很小的时候,三岁之内或者是五岁左右的时间,对他的引导。你不去引导他,社会就会去引导他,别人去引导他,孩子没有从心理带出来一个现成的不想读书的愿望,一般都是从外面学过来的,因为你没有引导他去好好学习,社会还有外界的那些不好的东西就带到他的心灵里,他就不想学习了。 主持人:至少没有长成他们希望的那样。 蔡笑晚:不可能长成他们希望的那样,因为你没有引导。如果那个时候注意去引导,比社会去引导他就容易。 早期教育不是预支鲜花 主持人:蔡老师,也有人批评,说早期教育让孩子很小就成才,预支鲜花和掌声,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蔡笑晚:预支鲜花我们从来就反对,我的家庭教育里第四条就说,我们反对预支鲜花,尽量保持平静,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自己,我特别反对预支鲜花。但是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当中,假如他出现了特别的智慧,你没有去引导他向高层次发展,这实际上是对时间的一个浪费。比如我的女儿,如果我们没有引导她,她哈佛毕业至少得到29岁,22岁到29岁,差了7年时间,这样就是很大的时间的浪费。 另外,比如少年班的那些学生,现在没有成大才,其实根本就不是事实。到少年班的学生,现在大部分都很好,个别不好的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没有成熟,这是极个别的现象,我们不能把个别的现象当做普遍的东西来看。 主持人:大部分少年班的早期教育的孩子都发展得很好,都很成功。 蔡笑晚:对,都很成功。 主持人:蔡老师,您的几个孩子从外在上来说,他们都读的学历很高,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都非常成功。从他们内心来讲,您觉得他们应该算是真正快乐的人吗? 蔡笑晚:我家里保留了他们毕业以后给我的600多封信,每一封信都表现了他们非常愉快,非常良好的心态,特别回忆了他们在家里跟我们一起学习的快乐时光,他们每一年放假的时候,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回到家里,感觉跟父母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都特别高兴。他们到现在还是这样子,现在他们假如有时间就马上回来,而且回来跟我们生活得非常快乐。 主持人:他们对外在大的环境和世界适应得怎么样?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是不是能够感觉到快乐? 蔡笑晚:他们从上大学以后,他们都有很强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表现的也很优秀。他们在大学阶段,都得过“三好生”,而且都当选过班主席,而且社会活动的能力也都很强。所以,从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时间他们在社会上适应得是很好的,不是说是一个读书呆,而是一个真正地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我们自己想要的就是这个东西。 主持人:网上有两位网友展开了讨论。一位说我是老师,希望孩子在那个年龄阶段高高兴兴快乐度过每一天,在成长过程中去明白学知识的重要性。其实这位网友的态度也是适应了一种观点,认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长大,而不应该对他们实施过多的教育。 蔡笑晚: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叫顺其自然。但是,我们说的反对顺其自然就是我们感觉到孩子就没有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自然。所谓自然就是现实环境当中的一个自然,比如说现在的孩子,他们的自然就是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之类,这就是他们的自然。但是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就没有这些东西,那难道能说孩子就没有乐趣吗?他们也有乐趣,他们去玩水,也是自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而且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自然。像我们的孩子,他们感觉到作唐诗也是他们的乐趣,做数学题目也是他的乐趣,而且感觉这个乐趣比你们现在打电脑更有乐趣。乐趣是不同的,每一个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乐趣,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乐趣,我们那个家庭,我们所制造出的那个环境,他们感觉到最快乐,我们就认为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假如某些家庭,他想孩子顺其自然发展,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过一生,我从来不反对,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他也可以去选择顺其自然这条路,平平安安过一生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