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唐朝宫廷历史非理性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14:36 |
精彩语录: 皇帝权力太大了,就时刻要防范别人对这个权力构成威胁。防范谁呢?谁跟他近就防范谁,谁最有希望拿到这个权力就重点防范,因此皇族内部矛盾就因为这个问题经常搞得很残酷。 宫廷历史非理性 主持人:听您介绍之前我以为唐朝是一个感性浪漫的时代,以前因为我读它的文学作品要多一点。通过您的介绍,实际上我觉得唐朝在艺术上是感性、浪漫的,但是在它的政治管理、军事管理上是一个理性的时代,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理性建设的一个时代。 孟宪实:差不多,至少贞观时期是这样,后来由于不同的政治环境、政治问题,没有人像唐太宗表现得那么从容。像武则天也很聪明,也很从容,但是跟唐太宗表现出来差得多得多。 主持人:唐朝在政治上很稳定,但是宫廷矛盾有很多问题,怎么造成的? 孟宪实:这是时代背景,帝国体制君主专制制度真的没有办法,如果真是理智起来,到处都是风调雨顺,到处都是有条有理很好,做得很象样。但是有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这种集权体制,日常维护成本是很高的,因为皇帝权力太大了,就时刻要防范别人对这个权力构成威胁。防范谁呢?谁跟他近就防范谁,谁最有希望拿到这个权力就重点防范,因此皇族内部矛盾就因为这个问题经常搞得很残酷,政治斗争很残酷。这其实不是唐朝的问题,这是帝国体制专制制度下边,哪个朝代都是这样。 主持人:唐朝表现得尤为明显,还出现了武则天。 孟宪实:武则天能上去还真是不错,一个女人都能上去当皇帝应该不错,这应该是唐朝开放的一种证明。我们对别的朝代不太了解,其实像魏晋南北朝南齐,杀的很厉害,都是杀来杀去,都是皇室内部。 侯君集为何不被皇帝重用 网友:岑文本和侯君集这两个人怎么样? 孟宪实:侯君集这个人是战争起家的一个将军,历史书中他一个很好的将领,在武将中他是善于学习的,他读书,好多武将就不读书了,甘心当武将。所以,侯君集后来能够当兵部尚书,能够做这么大的官,跟他努力学习还是很有关系的。但是后来出现问题,灭高仓的时候他是兵部尚书,作为统领元帅,等于灭了一个小国,一下子把丝绸之路打通了,对国家贡献很大,可是军纪不整,犯了很多军纪方面的错误,抢了人家的东西,抢了人家的人,诸如此类的事。回来就有御史把他告了,后来也没有做处分,因为他有功也有过,功过大概能相抵,但是他自己不满意,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功劳应该更大,应该重用他。原来也有人推荐他有宰相之才,魏征曾经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就想当宰相,人家就不让他当宰相,他就牢骚很大,就跟皇太子结合起来想搞点事,跟对皇帝有怨关系。 岑文本是南方士族,是南方人,因为唐朝真正的统治集团是北方人。岑文本是一个文学才能特别强的人,长期当的是中书侍郎,中书省的一个副长官,最高的能耐是同时可以写几个命令。因为那个时候皇帝的命令讲究,不是说命令干什么干什么就完了,要有一番文采表达,他能同时命令几个人写不同文章,水平很高。这种人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依靠,全靠自己的文学才能,后来在太子问题上他就顺大流了,支持魏王当太子,后来结果证明是错了,后来想把他统战,新太子确立之后李治当了太子,给他升了一个官,从侍郎升为中书令,他的心情特别不好,知道是被别人统战了,回家情绪特别不好,有人来给他祝贺,你当了大官了,当了宰相了,要来祝贺,他说今天这个日子我是什么功劳都没有,做这么大的官我问心是有愧的,功劳没有指的是对新任太子没有功劳,他原来是反对这个太子,支持另外一个人的。所以,他知道自己是被统战了,因此他情绪不好。说,今天只受吊不受客,吊唁可以祝贺不可以。后来辽东之战的时候,唐太宗开始是领他去的,贞观十九年,在路上也是,他要不停地写文章,不停地发布命令,唐太宗看到他心情不好、神色不行,与我同来不能同归了,果然死在路上了。 法治理应高于德治 主持人:十七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研究历史要有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研究它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一些问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您觉得这一段历史对现实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孟宪实:可能意义很多,不一定能说的很全。比如过去也有人提过,贞观时期是君主制的时代,那时强调以德治国,现在是一个法制时代,以法治国,两个根本不同的时代,我们了解贞观的历史对我们还有什么借鉴作用呢?其实借鉴作用当然是有的。 首先我觉得是这样,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一个更高的层面,在制度和社会演变的过程中是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包含了前一个阶段所有的合理内核。以法治国高于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所有优点在依法治国里都应该有所体现。如果依法治国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如以德治国,就是需要学习的。比如唐太宗的一些做法,比如理性行政,这是不是很重要?过去我们也经常讲一个故事,张云古(音)之死,张云古是一个法官,泄露卷中语,皇帝把他杀了。杀了回头又觉得不该杀,他罪不至死,怎么办呢?人死不能复生,最重要的问题是防范以后不再重复,怎么才能防止这种错误不重复,怎么入手呢?我们即使今天提出来都是一个问题,唐朝的时候,贞观时候的君臣就想到这个问题,就是从皇帝入手,以后皇帝下令杀人不准立即执行,现在大家觉得这不是对皇帝权力的一种限制吗?其实是对权力野蛮性的限制,让权力更理性地行使,这种限制是必要的。在以德治国的君主时代都能做到这一点,依法治国应该更没问题了。 可是我们未见得,我们这个制度理念有那么强烈,他们就知道设置一个制度能够防止类似的错误重犯。所以,长孙皇后有一个对魏征的总结挺中肯的,说魏征这个人善于用理智、礼仪这样的东西来限制皇帝的情感泛滥,这总结得多好。越是权力大就越应该注意到不要感情运用权力。有什么来限制这个权力呢?就是用制度。 主持人:非常遗憾有好多网友的问题都来不及回答了,一会儿会把这些网友的问题转给孟老师,让孟老师在博客上回答网友的问题。各位网友可以关注孟老师在新浪的博客。 在“网上大讲堂”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有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我知道孟老师这本书,除了《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这本书要在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大概是什么时候出? 孟宪实:现在已经出版了。 主持人:各位网友在书店里可以买到这本书。 孟宪实:对。 主持人:我们还有一个环节,让您给网友们推荐一本书或者是几本书。 孟宪实:关于贞观之治? 主持人:任何书都可以。 孟宪实:现在了解贞观之治,比较通俗易懂就是我写的这本书,因为是在讲座的基础上写的,《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广西师大刚刚出版。如果你觉得读这个还不过瘾,想进一步了解历史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唐太宗传》,就是人民出版社的赵克尧先生著的《唐太宗传》,如果看这个还不过瘾,还想看更多的东西就看《贞观政要》。 主持人:非常感谢孟老师这么精彩的讲座,也非常感谢今天参与聊天的各位网友。大家放心,你们没有回答的问题我一定会转告给孟老师,希望你们到他的博客上找你们需要寻求到的答案。 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再见! (聊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