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博客首页 > 正文
网上大讲堂之四:孟宪实谈玄武之变到贞观之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14:36

图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孟宪实。
图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孟宪实(blog)。

  6月20日下午1点,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贞观之治》编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孟宪实(blog)先生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跟网友畅谈了隋唐历史,深入浅出地揭开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的历史真实,以下为聊天实录:

访谈视频
1、大唐兴于天时地利人和 2、唐史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3、乱世成就李世民 4、贞观精神:理性行政
5、为何宫廷历史非理性 6、魏征以制度限制皇权

精彩语录: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就是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人和是指民族融合。另外还包括一个属于天时的条件,就是历史发展到唐朝,各种各样的面貌都发生过,所以唐朝的统治者有机会从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光临新浪的“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术术。

  今天是“网上大讲堂”的第四期,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我们非常有幸请来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百家讲坛》的讲师孟宪实老师,孟老师您好。

  孟宪实:你好。

  主持人:孟老师刚才在外面说这个话题已经谈过很久了,但是对于很多关注历史的网友,可能这个话题是常谈常新的一个话题。贞观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浪漫、充满了激情的时代,它创造了中国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最融洽的君臣关系,奠定了唐朝近三百年的繁荣和繁盛,当时唐朝具有非常高的国际地位,也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树立了榜样。为什么会崛起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中国忽然取得了这样重大的成就。

  今天孟老师将和网友们聊一聊这段历史,深入浅出的为网友揭开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的历史真实。欢迎各位网友参与今天的聊天中,除了通过电脑参与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的全过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下面把话筒交给孟老师。

  孟宪实:应该感谢网友,感谢你。

  主持人:我想网友和我一样更感谢孟老师给我们讲解这一段历史。

    大唐兴于天时地利人和

  孟宪实:大家互相聊天。贞观之治的话题谈了多少时间了,谈了一千多年了,从贞观之治之后就一直谈这个话题。中宗继位的时候,吴靖就写了一本书《贞观政要》,希望以后的皇帝能够像贞观皇帝一样,从《贞观政要》开始到今天我们还在谈论这一段历史。贞观时代能够创造那么好的成绩,历史学家、前辈、我的老师都有过很好的研究,比如我老师就总结过这么样一个观点,唐朝正逢天时、地利、人和这么一个好的时期,天时是指正好气候开始变暖,气候变暖特别有利于农业生产,有的学者已经研究过唐代的粮食亩产量很高,高到什么程度?人均能达到八百斤,八百斤是什么水平?相当于中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因为农业社会粮食是基础,所有其它经济项目的发展农业是第一要义,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其它的行业才有机会更好的发展,所以气候变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人和,是指魏晋南北朝,唐朝以前中国民族大融合,当时的中国体制上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文化上也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学者说汉唐不是一样的,唐人是唐人,汉人是汉人,意思就是表明经过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国人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其实是人和的一个方面,民族融合。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就是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人和是指民族融合。另外还包括一个属于天时的条件,就是历史发展到唐朝,各种各样的面貌都发生过,所以唐朝的统治者有机会从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所以,这几个方面大概构成了唐朝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成绩的一个基本要素。

  主持人:孟老师,看网上网友问了一个问题。

  网友:我们谈到唐代就一定能谈到李世民这个人,想听听您对他的评价。

  主持人:我想大部分网友都会知道玄武之变,有一个兄弟相残的场景,也是李世民弑兄以后登上了皇位。您是怎么看待李世民这个人?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不仅对李世民一生有重大影响,对唐朝历史也有重大影响,司马光曾经评价过,唐朝发生那么多政变,跟玄武门都有直接、间接的关系,都有模仿祖宗的意思。

  对于李世民来讲,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他当皇帝这一回事。所以,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没有贞观之治,这是历史自然衔接的一个过程。

  另外,最近我们也反复强调或者指出这一点,玄武门之变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和后世的伦理道德,甚至我们今天看,它都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兄弟相残历来不能被人接受的。

  主持人:对呀。

  孟宪实:这么残酷的一个景象,跟贞观之治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一个很惨重的悲剧,后来又有一个良好的政治局面,这两个事情怎么会这样衔接在一起?所以,我们谈这个问题就得回到当时的制度中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是一个征服天下和内部征服同时进行的过程,军事上要征服外部世界,制度上要奠定一个内部统治框架,围绕君主集权制度。但是在立功过程中不一样,有的立功大一点,有的立功少一点,特别是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唐朝的一半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可是在继承皇位这个问题上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按当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秩序来讲,李世民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打仗,老老实实地做人,皇帝怎么安排他,制度怎么安排他,应该顺其自然才对。

    可是战争过程中他培养了一个干部队伍,战争过程中随着不断胜利野心也在增长。所以,天下由别人来统治还是由我来统治就不一样了,于是在野心和干部队伍的触动下就开始夺权。开始的时候也想用政治的手段夺取胜利,我记得他最想效仿的就应该是隋炀帝,在政治的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是完成了,但是他没有完成,有一次也是很危险,差一点,但是后来功败垂成,最后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就是发动玄武门之变。

  主持人:也就是说其实李世民当时弑兄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孟宪实:这不叫无奈的选择。如果从负面说,这个人野心太大,非要自己当皇帝。从正面说,有雄心壮志,有一番治理天下的想法,让别人去做不放心。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制度本身,在这个君主制度下,君臣之间距离实在太大了,一个人当了皇帝和不当皇帝就是天壤之别。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
新浪博客搜索   帮助 │ 爱问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4相关链接
·孟宪实:专家不会胡说历史(2007-06-11 12:28:08 )
·孟宪实专访:告诉你唐朝人怎么吃喝玩乐(图)(2007-05-29 11:58:45 )
·孟宪实:唐朝历史有借鉴作用(2007-05-20 17:26:44 )
·百家讲坛名师孟宪实(2007-05-17 11:54:55 )
·5月20日14时孟宪实《讲唐史》西单签售(2007-05-17 11:36:28 )
·孟宪实讲唐史专家座谈(3)(2007-05-17 10:46:43 )
·孟宪实讲唐史专家座谈(1)(2007-05-17 10:46:41 )
·孟宪实讲唐史 后记(2007-05-17 10:4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