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文欣赏 |
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
王景科
新时期三十年,乡土散文创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美学精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局面。以陈白尘、汪曾祺和陆文夫等人为代表的乡土散文具有江南水乡气息,表现的是婉转悠扬的寻根与乡恋之曲;以刘成章、周涛等人为代表的西部散文表现的是对西部风情高亢雄浑的赞歌;贾平凹的乡土散文是乡村文化的惋歌,贾平凹与韩少功从不同角度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以刘亮程、谢宗玉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的乡土散文表现了“大地悲歌”的美学精神。
一、婉转悠扬的恋歌
进入新时期以来,无论老一辈作家,还是中青年作家,他们的乡土散文都表现了强烈的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在老一辈作家的乡土散文中,如孙犁《老家》、茹志娟《故乡情》、刘绍棠《榆钱饭》、菡子《看戏》、田野《挂在树稍上的风筝》、吴泰昌《红红的小辣椒》等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沉挂念;画家郁风著有散文集《我的故乡》,其中《最可怀念的地方》、《我的故乡》、《还乡杂记》等散文以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沉眷念。也有些作家沉浸于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描绘,如陈白尘《龙舟竞渡话端阳》回忆了童年时代的
标签:
情感 |
分类: 名家作品赏析与训练 |
作家简介
王清铭,教师,作家。发表诗歌300余首,散文约60万字。《蝉》、《阳光的疤痕》、《生活如椅子》等文章被收入《散文》等年度选本。多篇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杂文选刊》等报刊转载。《与父亲抬担子》等六篇文章被编为六省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剪得秋光入卷来》等散文被多个城市改编为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现代文阅读题。
标签:
情感 |
分类: 名家作品欣赏 |
战争系列小小说习作
墓 碑
于《贵州都市报》2013年3月15日
周海亮
几乎所有人,都把那个兵忘记。唯有他,梦里时时遇见,并在醒来以后,无限忧伤。
兵是他的兵。他是兵的营长。
整一个营的兵力,越打人越少,到最后,只剩十几个人。十几个人在深夜悄悄渡河,然后埋伏在沼泽的边缘。部队正在撤离,他们的任务是拖住敌人,至少一天。
十几个人对几千个人,这不是打仗,这是自杀。可是他们硬是奇迹般地将敌人缠住一天一夜,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他们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仅仅失去一名士兵。这绝对是一场可以大书特书的胜利,可是营长不这样认为。因为一名士兵在战斗中死去。只要有兵死去,哪怕再大的胜利,营长也认为,这是失败。
梦醒以后,营长一遍遍回忆兵死去的情景,每回忆一次,心头便多出一道伤疤。伤疤淌出鲜血,营长心如刀绞。
……他们开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家作品赏析与训练 |
乡村的夏夜是丰富的,最丰富的,莫过于月光了。
那真的是一泻千里漫山遍野呀,奶油样的,听得见汩汩流动的声音。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房屋,都开始了月光浴。白天的喧嚣与燥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植物们在月下甜蜜地呼吸,脉脉含情。虫们在叶间欢天喜地唱着歌。露珠儿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家作品赏析与训练 |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家作品赏析与训练 |
阅读丁立梅的《花都开好了》一文,完成9~13题。(共12分)
①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串粉白,趴在草丛中笑。
②凤仙花是不消说的,家家有。那是女孩子的花。女孩子们用它来染红指甲。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猫在花丛中追着小虫子跑,母亲经过花丛旁,会不经意地笑一笑。时光便靓丽得花一样的。
③最为奇怪的是这样一种花,只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才开。花长在厨房门口,一大蓬的,长得特别茂密。傍晚时分,花开好了,浅粉的一朵朵,像小喇叭,欢欢喜喜的。祖母瞟一眼花说,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不一会,屋角上方,炊烟就会飘起来。狗开始撒着欢往家跑,那后面,一定有荷着锄的父母亲,披着淡淡夜色。我们早早把四方桌在院子里摆上了,地面上洒了井水(消暑热的),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了。花在开。这样的花,开好的时候,充满阖家团聚的温馨。花名更是耐人咀嚼,祖母叫它晚婆娘花。是一个喜眉喜眼守着家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家作品赏析与训练 |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诗词阅读赏析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名句赏析]
[训练]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诗词阅读赏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