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果实采收及商品化处理
大樱桃成熟期正是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时间又较集中,加上大樱桃果实皮薄肉软,容易受损伤,不耐贮运,因此适时采收和搞好采后处理,对延长市场供应期,保证丰产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果实采收
(一)成熟定的判定
果实的成熟度是确定果实采收期的最主要依据,根据不同用途一般可分为3种:
1、可采成熟度
果实的生长发育已达到了可以采收的阶段,但还不完全适于鲜食,处于硬熟期。这时的果实特点是已完成了膨大生长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大小已经定型,绿色开始减退,并呈现本品种成熟时的色泽,采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自然完成后熟过程。此时采收,果实耐贮运,适于加工和远地运输。
2、食用成熟度
果实已经成熟,果实中积累的各种物质经过转化,已具有该品种固有的色、香、味和外形,营养价值已达到较高点,果实处于完熟期。此时采收的果实,含糖量高,风味最好。这一成熟度,适于在当地销售供鲜食。
3、生理成熟度
果实在生理上已达到充分成熟阶段,果实肉质松软,种子充分成熟。达到生理成熟度时,果实化学成分的水解作用加强,变成淡而无味,营养价值大大降低,不宜食用,更不能贮运,一般只作为采种用,才在此时采收。
判断大樱桃果实的成熟度主要依据着色情况、果个大小和风味来确定。果个大小是确定成熟度的指标。果实经膨大后,发育到该品种应有的大小是判断成熟度的指标之一,但这一指标不能单独应用。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同一品种,其果个发育受负载量、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果实发育天数也是确定成熟度的指标之一。大樱桃品种依成熟早晚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一般极早熟品种果实发育期为35~40d,早熟品种果实发育期为40~45d,中熟品种为45~55d,晚熟品种超过55d。
果实成熟时,在果皮色泽上有明显的特征。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在生产上多根据果色的变化来决定采收期。此法较简单,易于掌握。一般来说,对黄色类型的品种,当底色褪绿变黄,阳面开始着红晕时,对红色或紫色类型的品种,当果面着以全面红色时,即表明进入成熟期。果面着色状况是品质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成熟度的可靠指标,因为果面色泽受日照的影响较大,果色显现的迟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阳光照射的程度,所以判断成熟度,不能全凭果色。
大樱桃成熟度的判断,不能仅靠某一项来决定,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常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必须从果实的果个、色泽、硬度、风味、品质等各方面综合加以考虑,才能有比较正确的判断。
(二)采收时间
适宜的采收期,不仅要根据成熟度,还要从调节市场供应、贮藏、运输和加工的需要、栽培管理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气候条件来确定。大樱桃的果实不耐贮藏运输,采收期一般依据用途、运输距离远近等不同,采收时间也不同。用于鲜食、产销两地距离短不需要长途运输的大樱桃,一般要求成熟度高些,在接近九成熟时采收为好;用于加工制罐或长途运输外销时,可以适当早采,可在七八成熟时采收。同一品种、同一株树上的果实,由于花期的早晚和果实所处的部位不同,成熟期也不尽一致。一般早开的花和树冠上部、外围的果实,比晚开的花和内膛的果实成熟要早。因此,要根据果实成熟的情况,分期分批采收,不一定一次采完。
(三)采收方法
由于大樱桃果实耐贮运性差,易受机械损伤,因此鲜食大樱桃几乎全靠人工采摘。采摘时要做到轻摘、轻放、轻装、轻卸。采摘人员最好戴上手套,以免伤及果皮。采收果筐要轻便,不宜过大,筐内要柔软,应衬上一些有弹性的麻布,并将边缘包扎好,以防刺伤果实。
采果的顺序应该是由上而下,从外围到内膛。采摘时,手握果柄,用食指顶住果柄基部,轻轻掀起即可采下。果实采下后将其轻轻放在筐内,尽量减少损失。采果时,还应防止折断果枝、破损花芽,以免影响来年的产量。
大樱桃的采收一般分2~4次,采收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阴雨天、露水未干或有大雾时不采,以防果实表面潮湿或有机械损伤而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大晴天的中午或气温高时,避免采果,因为此时果实体温过高,田间热不易散发,果实容易腐烂。最好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采收。采收后,及时把果实放在阴凉处,散去果实内的热量,防止闷焐高温,使果实腐烂变质。有条件的果园应在采后2h内把果实运到预冷车间预冷、杀菌、分级、保鲜处理。
二、分级
分级是根据大樱桃的大小、重量、色泽、成熟度、新鲜度以及病虫害、机械损伤等商品性状,按照国家规定的内销、外销分级标准,进行严格的挑选、分等级。分级是保证水果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果实达到商品标准化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分级,可使果品规格一致、大小整齐,优劣分明。
果实的挑选分级,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考虑内销和外销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标准。目前我国大樱桃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分级标准。1996年,烟台果树工作站根据烟台大樱桃生产的实际水平和今后发展的需要,拟定了一个鲜食大樱桃的分级标准见表如下。
鲜食大樱桃果实分级规格参考标准
项目
|
超特级
|
特等
|
一等
|
二等
|
果实
大小与果形
|
大于10g,
具有本品种的
典型果形,无畸形果
|
8~9.9克,具
有本品种的典型
果形,无畸形果
|
6~7.9克,具有
本品种的典型果形,
允许有5%的畸形果
|
4~5.9克,具有本品种
的典型果形,允许15%
的畸形果
|
色泽
|
具有本品种的典型
色泽,深色品种着色
全面,浅色品种着色
达2/3以上
|
具有本品种的典型
色泽,深色品种着色
全面,浅色品种着色
达1/2以上
|
深色品种着色全面,
浅色品种着色达1/3
以上
|
深色品种着色全面,但
色调浅,浅色品种略有
着色
|
果面
|
鲜亮光洁,无磨伤、
果锈、灰霉污斑、日
灼
|
鲜亮光洁,无磨伤、
果锈、灰霉污斑、日
灼
|
鲜亮光洁,无磨伤、
果锈、灰霉污斑、日
灼
|
洁净,允许有不超过总
数10%的磨伤、锈斑、
灰霉污斑
|
果柄
|
带有完整新鲜的果
柄,不脱落
|
带有完整新鲜的果
柄,不脱落
|
带有完整新鲜的果
柄,不脱落
|
有果梗,允许有10%的
无果柄
|
损伤与病虫害
|
无破、裂口、无碰压
伤、无病虫害
|
无破、裂口、无碰压
伤、无病虫害
|
无破、裂口、无碰压
伤、无病虫害
|
无破、裂口、无病虫害
允许有10%的碰压伤果
|
三、果品包装
包装是实现果实标准化、高档化、商品化,并保证其安全贮运的重要措施。包装后的果实可以减少在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的互相摩擦、挤压、碰撞等所造成的损失,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外形美观,提高耐贮能力,同时又有宣传和装潢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果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材料要求质地坚固,不易变形,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无不良气味,大小适宜,便于堆放搬运,内部平整光滑,不对果品造成污染。目前我国各地使用的包装材料有纸箱、纸盒或塑料箱、塑料盒、泡沫箱、钙塑箱等,尤其是泡沫箱,更为生产者看重。选用木箱或纸箱包装,要在箱子上打一些小孔,以利于通风透气,箱体应注明商标、品种、产地、重量、等级、数量、日期等,如批准为绿色食品,还要有绿色食品标志及绿色果品包装设计规格等标准。
(二)包装方法
大樱桃果实在采收后,要先进行挑选,剔除尚未成熟的青绿小果、过分成熟果、病果、裂果、虫蛀果、鸟害果、霉烂果、机械损伤以及混入本品种的其他品种果实。然后以果个大小进行分级,再将分选好的果实装入果箱之中。装箱时,先垫好衬纸,轻拿轻放,保护好果面。装好后要轻轻摇动果箱,使果实挨近靠实,以免运输中碰撞挤压。
大樱桃的果实小而柔软,不耐挤压,不易采用大包装,加上大樱桃货架期较短,小包装在销售时也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包装规格为每件1~2.5kg,国际市场通行的小包装件为每件300g。
四、果实运输
大樱桃不耐运输,为了保持其固有的品质,提高商品性,在运输中要求快装、快运、快卸,同时保证轻拿轻放。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运输前预冷
大樱桃采摘后带有田间热量,含水量也高若不及时预冷降温,在运输中尽管采用冷藏车船,也不宜将果品温度降到适宜的贮藏温度,这样会缩短果品贮藏寿命,甚至导致腐烂变质。预冷可以采用水冷、冰冷,也可以使用真空冷却、冷库内冷却,如果冷库内采用鼓风冷却系统,则更有利于降低果温。
(二)轻装轻卸
大樱桃属于鲜嫩容易腐烂的果品,在搬运装卸中稍一碰压,就会发生破损,导致腐烂。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轻装轻卸,防止机械损伤,尽量减少损失。
(三)保证运输条件
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防止日晒、雨淋,防止失水,防热。选择合适的运输天气。最好安排在早晨、傍晚或夜间运输,尽量减少果品在运输中的损失。
(四)选用现代化的运输工具
冷藏卡车、加冰保温列车、冷藏轮船或配有降温防冷装置的其他现代运输车辆,能够满足大樱桃果品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应大力提倡这种冷链式的运输、贮藏方式,以保证大樱桃果实的商品性不被减低。
五、果品的贮藏
大樱桃果品的贮藏是生产的延续和补充,可以调节市场的淡旺季,延长产品供应期,对实现果品的均衡供应和种类的多样化有重要的作用。贮藏既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各地果品的贮藏方式多种多样,这些贮藏方式或是利用自然低温,或是利用人工降温,并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来控制果品的贮藏环境,以延长果品的品质和寿命。大樱桃果实的主要贮藏方法有:
(一)低温冷库贮藏
低温冷库贮藏也称机械冷藏,它是利用良好的隔热材料与坚固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库房,并与机械制冷设备配套,贮藏环境温度由机械制冷设备控制,在低于环境气温的条件下进行果品贮藏的一种方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贮藏方式。低温冷库贮藏对提高大樱桃的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具有明显的效果。
1、入库前的准备
(1)消毒:进行库房及工具、用具消毒。经常用的消毒方法有:①漂白粉法。将市售的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配成浓度为0.5%~1%的水溶液,喷洒库房及器皿。②硫磺粉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10~15g硫磺,在库房地面分布几个点,混拌锯末等易燃材料点燃成烟后,密闭24~48h,然后打开库房,充分通风。熏蒸时,人员必须撤出。③福尔马林消毒法。将福尔马林按每立方米空间15mL的量,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或生石灰,稍加些水,待发生气体时,密闭库门熏蒸6~12h,然后开库门通风换气。
(2)产品的预冷:果品在进入冷藏库前的预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其主要的目的是除去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使果品温度接近贮藏温度,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冷库制冷系统的负荷,还可保持库内相对稳定的贮藏温度。
2、冷藏库的管理
在温度管理上,利用冷藏库的制冷设备将温度尽快降到贮藏适温,并维持适宜、稳定的低温。贮藏温度不能降低到引起冷害的程度,也要注意温度要避免大幅度和持久性的变化,还要注意贮藏库内的温度要分布均匀,不要有过热或过冷的死角,使局部果品受害。国内外实践证明,大樱桃冷库贮藏温度控制在-1~1℃为宜。
在湿度管理上,为了保持新鲜的膨胀状态,贮藏库中药保持相对湿度80%~90%。
果品在冷藏库内仍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放出热量、二氧化碳和微量乙烯,因此,要定期通风换气。
在贮藏期间,应定期抽样检查,化验糖分、硬度等指标,并做好详细记录。还应测定其呼吸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出库
果品达到出库时间后应及时出库,出库前应先进行升温,升温应缓慢进行,掌握每2~3h升1℃的速度,防止因升温过快而出现的结露现象,待库温升至与外界气温相差2~3℃时即可出库,出库后库房应及时清理,以备下次使用。
(二)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就是人工改变贮藏环境中气体组成的一种贮藏方法。主要是适当降低冷库内氧气浓度,提高氮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贮藏。标准的气调库是由冷库
密封设施
造气、调气设备构成的。在机械冷藏库的基础上使用气调贮藏,可以说是水果贮藏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同时控制了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各个环境因子,是当代最先进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贮藏方法。
1、入库前的准备
果实入库前,要认真检查气调库各项设备的功能是否完好,是否运行正常,及时排除各种故障。启动制冷机,使库内温度降为0~2.5℃,相对湿度保持在90%~93%为宜,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20%,氧气的浓度尽量控制在5%以下。
将大樱桃果实在40×10-6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2h,以增加钙离子从果皮向果肉的转化,有效增加果实的硬度。浸泡后晾干,入库前进行预冷处理,以降低果品自身的呼吸强度,减少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耐贮性和保鲜效果。
2、气调库的管理
主要是检查、检测,共走要定时认真进行,以防库房各种设施出现故障。在气调贮藏中,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三者的浓度必须配比适当,低浓度的氧气对抑制果实后熟、延长贮藏时间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氧气浓度低于1%时,果实转化为以无氧呼吸为主,消耗大量的贮备物质,会产生大量的乙醇和乙醛,使果实发生某些生理病害。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果实保绿、保脆有重要作用,但浓度超过10%时,果实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使果皮和果肉变成褐色。
3、果品出库销售
出库前要停止所有气调设备的运转,小开库门缓慢生氧,经过2~3天,库内气体成分逐渐恢复到大气状态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库操作。
(三)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是气调贮藏的特殊运用形式,主要应用减低气压,配合以低温高湿条件贮藏果实。它通过减压技术使贮藏环境中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即具有一定的真空度。由于气压的降低,使氧气分压也减少,乙烯等有害气体浓度也较低,从而起到延长贮藏保鲜期的目的。
减压贮藏是将果品放置在气密性极好的贮藏室内,用真空泵抽出室内部分空气,把库内气压控制在5.33~26.66Kpa范围内。由于减压贮藏不仅要自动控温、控湿,还要控制气压,其库房建筑设备要求很高,所以,目前此法仍处于试验阶段。
我国大樱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樱桃的适宜栽植区域缺乏系统化的研究
大樱桃由于其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对环境条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而科研上对大樱桃的栽植区划缺乏系统的研究,致使生产发展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后果一方面因盲目引种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限制了效益的提高。
2、观念落后,对绿色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无公害生产是近几年我国推行的农业生产新概念,许多大樱桃生产者并不知道无公害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对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人的农药知识较差,他们关心的是果品生产中果树得了什么病,用什么药“管用”,而很少问问什么药“能用”,这种从管用到能用的转变就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我国农业部已经明令禁止在果树生产上使用的农药一定不能用,但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对果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够关心。对化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同样的误区。
3、缺乏必要的果园基础设施
对无公害生产大樱桃要求的总的技术原则是,栽培模式标准化,管理统一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具备一定的骨架设施,比如防霜设施、防虫设施、防雨设施、喷药设施等,而我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大樱桃园常用的灌溉设施如喷灌、滴灌等在生产上应用也很少。所有这些都是影响我国大樱桃无公害栽培发展的重要因素。
4、果园土壤基础较差
土壤条件是果树生产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才能保证树体健壮,只有树体健壮,树势稳定,病虫害发生少,才能保证无公害生产的进行。我国的土壤条件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土壤本身条件差。我国人多地少,大部分果园都处在山坡地和河滩上,土质原始条件差,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据调查,我国果园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8%~1.0%之间,超过1.5%的很少。而世界农业专家研究证明,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是2%~4%。所以,近几年我国果品生产中果树表现抗病能力差,果实缺素严重,果品的储藏性降低。总之,有机质含量低是影响大樱桃无公害生产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是土壤管理制度不合理。土壤管理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我国大樱桃的栽植密度普遍过大,土壤管理基本上都是精耕为主,这就使土壤养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能及时提高。
5、肥料施用不合理
肥料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肥料种类的选择上化肥偏多,有机质偏少。近几年虽有些改变,但还达不到无公害生产的基本要求。二是施用方法不合理,由于缺乏喷灌和滴灌设施,我们无法做到均匀施肥,而集中施肥(开沟、开穴)肥料利用率低,三是对无公害生产中提出的化肥控制认识不足,就目前我们的果园情况来讲,施用化肥是必要的,不施化肥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产量高、土壤条件差,一些营养必须由化肥来补充,关键是什么时间施、什么方法施更好。
6、生产管理模式不适合统一的大市场的需求
入世后,我国的果业在受到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得到启示是:对于大樱桃这一产业,要组织无公害生产,没有一个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难以进行,千家万户搞小规模生产,难以实现生产技术的标准化。鉴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需要在生产管理当中进一步探索。
7、栽植密度大,树体结构不合理,树势弱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很长一个时期内一味对产量的追求,致使大樱桃园栽植密度过大,而密度过大给大樱桃结果盛期以后的果园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严重影响到无公害果品的生产。由于果园郁闭导致光照差,管理不便;由于果园根系密度大,导致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加之树体调控措施不合理。凡此种种,导致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这势必加大果园用药量和化肥施用量,进而影响到大樱桃果品的卫生质量安全,这同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信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首先让广大果农认识到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进行无公害生产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之大趋势。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果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须进行无公害生产。同时,要更新观念,其中产量与质量的关系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产量与质量不是简单的消长关系。只要土壤条件好,管理水平上去,完全可以做到优质高产。
2、透彻研究市场
既要研究国际、国内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也要研究市场准入规则,拓宽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规则是相当严格的,相当一部分国家对于进入其市场的农产品要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对于产品的品质、农药残留以及检疫等方面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为这些都关系到消费者利益以及国家生物安全、环境保护盒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对市场进行透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植物检疫、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检疫和农药残留的检测、监控体系,生产无公害果品直至有机果品,增强国际竞争力。
山东省2004年正式启动了旨在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按照进口国的质量要求组织生产,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3、抓紧进行大樱桃最适栽培区域的研究
在已经取得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对大樱桃生长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和归纳总结,依据气候、土壤条件、现有种植规模和基础确定发展大樱桃的优势区域,制订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
4、大力发展大樱桃设施栽培
发展设施栽培可以使大樱桃成熟期早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温室大樱桃成熟初期每千克价格高达700元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山东烟台曾经创造了一个普通温室产值达到10万多元的神话。通过发展设施栽培还可以有效扩大大樱桃的栽培区域,目前西北地区的宁夏、山西等地也可都有了成功的栽培经验,而且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5、加大大樱桃品种引进、选育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栽培技术
目前我国大樱桃的生产存在着品种单一,果实的大小、色泽、品质等方面不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问题。美国出口到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大樱桃单果重均在9克以上,紫红色或黑色居多,果肉较硬,货架期较长,而我国的大樱桃多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要注重国外优良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已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建立健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同时还应该加强大樱桃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从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入手,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单产。
6、继续加强大樱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大樱桃果实不耐储运,贮藏、运输设施落后也是制约大樱桃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扶持力度,但仍然不能够适应果品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大樱桃的冷链运输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这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为大樱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7、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培养扶持大的加工、经营龙头企业
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经营将是我国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主要的经营方式,这对于大樱桃之类精细化农业的生产较为有利,但传统的经营模式明显地不能适应日益形成的大市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要借鉴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以行业自律为主的行业协会,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组建隶属于行业协会、真正能够和广大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加工、经销企业,提高整体竞争水平。
8、强化人员素质培训,实施名牌战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要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大樱桃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切实注重品牌建设,提升我国果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度。
三、基本思路
大樱桃无公害栽培时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食品的质量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连。根据目前生产当中的世纪情况,要搞好无公害大樱桃生产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
无公害生产中的核心问题是食品的安全性,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是农药残留和有毒重金属的超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进行生产环境的质量控制,对农业“三废”必须进行隔离、消除,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次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树体土壤环境以提高树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对于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一定不能用,这是个原则问题。土壤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目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三条途径,一是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二是果园生草,三是果园覆草。目前,这三种方法都适合于我国国情。生草果园不仅调节果园的空气湿度,对土壤的湿度调节作用也非常明显。实验证明,果园连续生草5年,可以把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8%提高到1.5%。
2、解决好果园的群体光照,改善果园生态条件
前几年,对密植郁闭果园改造我们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树密枝不密,枝密果不密,以调整个体内光照为主。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树冠郁闭而影响通风透光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后,我们需要采取的基本原则是,以解决好群体光照为主,减小栽植密度,打开树间,以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条件。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好永久植株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打开行间,有利于生草和栽培作业。只要行间打开了,花芽质量可以提高,树冠内膛光照可以改善,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降低,农药可以少打,果品质量可以提高,果品的安全性也就有了保障。当然在解决群体光照的同时,也要继续调整个体结构。总的原则是,提高树干,去掉裙枝,使冠下通风并保持高的透光度。
3、正确的施肥措施
施足有机肥,因为有机肥在果品无公害生产上有双重作用,一是提高有机质,二是提供营养。果园的枯草、落叶都是很好的有机质原料,混合一定化学肥料和动物粪尿,经发酵处理后,果园深施30cm以下,这是很好的施肥方法。国外这一点做得比我们好。在美国,老园改造后留下的枝叶,全部粉碎回田,其效果很好。只有有机肥上来了,我们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才能得到保证。对于化肥,我们主要采用少量多次,最好结合喷灌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有生草条件的果园应把化肥施入草中,让草把化肥吸收后割草回田,使无机肥变为有机肥而被果树吸收,从而达到有机栽培。还须正确掌握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4、合理的防治原则
无公害食品的安全核心是生产的果品农药残留、有毒物质的含量和有害激素含量超标问题。病虫害防治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一定不用,能早用的不晚用,能在休眠期解决的不拖到生长季,果品采收前20~30天基本不使用农药,能物理防治不化学防治。结合栽培技术,搞一些栽培防治,像果树的地膜栽培,防雨栽培,有条件的果园加盖防虫网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充分利用植物的相助相克原则,搞好物种间的交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