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一岁七八个月时,我买了一套家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光盘。
带宝宝每次做的时候她都好像很享受,随我怎么跟着音乐摆弄她。时间一长该干什么她都记住了。“躺下吧。”“妈妈抱抱。”“我坐在垫子上吧。”
我们娘俩随着音乐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悠一会儿荡。她姥姥看见“这娘俩又跳大神呢。”不过我还是坚持跟宝宝做。
做的时间长了,效果也就有了。“六一”时宝宝参加捞水球比赛得了二等奖,有一次奥尔夫音乐早教的试听课。我带宝宝去听了一下。我们听的这个班是已经上了一个月课的。宝宝刚去还是有些拘谨,不过还是能跟上音乐随老师做动作。下课后老师过来交流“表现不错,孩子第一次来一般都站在那看,不会跟着音乐做动作。”看来,我们的“教学”效果被肯定了。
回家继续带宝宝做。慢慢地里面的歌谣也都记住了。每回都随着音乐跟着说歌谣。
今天宝宝主动要求“看花母鸡吧。”这是宝宝最喜欢的一个音乐课例。
音乐一开始宝宝就坐在垫子上等着。
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了。我一直都在观察宝宝在事情发生前后的变化。
以前秉承着不能娇惯孩子的思想,当孩子犯错、不听话时,应该让她知道这是不对的,打屁股、关小黑屋就不可避免。
但当我看了蒙特梭利的早期教育的书籍后,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对孩子心灵伤害也是巨大的。家长认为对错完全是从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想法。
家长认为“玩水会弄湿衣服,把屋子里弄的到处是水,收拾起来太麻烦了。”
孩子认为“水非常好玩,我想玩水。”
水、沙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就是非常正常、普通的水、沙的流动性对宝宝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宝宝一玩起来就能玩上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厌倦。小孩子玩水、玩沙可以持续到12岁。
家长认为“不应该买这个玩具,这个又贵功能又少,还不如买另一个。”
孩子认为“这个玩具非常好,我就想要这个。”
家长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