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个小长假,除了抢购房产的,就是热议楼市的,和去年暴跌前的股市气氛十分相像。
更为相似的是,后来者用杠杆的居多,而且已经不在乎价格高低,争先恐后买进的原因不过就是价格上涨本身,基本找不到其他经济理由作支持。
作为一个从内心感觉楼市即将见大顶的宏观分析人员,我想给大家的忠告是,现在和未来几年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中国楼价这么涨——实体经济很糟糕并且楼市已经严重过剩;未来的货币因素也不支持房地产泡沫继续扩大——美联储加息周期必将封杀中国央行的货币宽松空间。
各位同胞,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什么原因,家庭举债做大额投资,务必要格外谨慎再谨慎!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房地产熊市,但这并不意味楼市不会大跌。
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是没有人可以救助的,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一旦市场逆转,杠杆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不谨慎的投资可能给无数家庭带来持续的痛苦,或许影响你和后辈未来的生活。
不要以为政府总是欢迎和鼓励买房,当住房价格再泡沫化威胁了社会稳定、影响了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部署,有关整顿政策会毫不留情出台的。届时,不要以为政府是骗子,政府没有让你这样炒
标签:
杂谈 |
尽管一直以来都对过去的疯狂印钞印象深刻,但还是对流动性的躁狂以及资产的泡沫化倾向估计不足。
一提泡沫大家就同时想到了房地产,这也足以证明我们存在共识:中国楼市正在严重泡沫化的基础上再泡沫化,并且我们都知道这很危险,但都不得不在惊诧之余暗暗认可这一现实,甚至有的人已经或还在参与泡沫的追逐,视那些楼市崩盘论者的警告为粪土。
好吧,轮番暴涨去库存,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奇迹!是生生不息的炒房族的骄傲!
有人说,这是政府主导的民众接盘,因为固有的土地财政依赖,因为稳增长和避免硬着陆,还因为土地是政府垄断,地方政府会巧妙地联合国企和银行,不断整出新地王以推动房价上涨。有几分道理,但不尽然,更多还是市场自身的问题吧。应该说,主要还是民间有钱、土豪有胆!而且是他们根据过去的发展观,算准了我们的政府不会因为确保经济正义而干预楼价暴涨,比如很快实施公务人员的财产公开、或者如期扩大房产税试点并采取惩罚性的累进制、甚至加紧部署和落实房产转让税和遗产税等等,都足以对过度的房地产投机造成致命打击,很不幸,都不会用!他们甚至还算准了如去年底股灾一样的局面——即便逆势而为也会跟风者众,所以他们
标签:
杂谈 |
明天MSCI将对是否纳入A股做出决定,个人认为,结果可能并不乐观。
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信息透明度、运作规范化程度、交易规则和发行制度等方面尚存差距和欠缺。
1、去年的股灾和今年年初的熔断机制,集中反映了资本市场有关政策以及交易规则的的不稳定性。2、政府大规模救市的做法,需要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3、股票发行核准制过渡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注册制,还需要更多时间。4、股指期货被严格限制是市场化程度倒退的重要标志,至今尚无一个合理交代。5、股票交易“T 1”是对投资者的多余羁绊,应尽早转换为国际通行的'T 0'。
为促中国股市国际化,当局已做相当多努力,但资本开放程度还不够,资本的国际流动仍欠便利。
中国正在强调党委对企业的领导权威以及政府对经济的更多掌控,这可能加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中国市场前景的迷茫和不信任情绪。前期欧洲没有如期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近期美国可能毁约中美首个高铁建设项目,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气氛不是很良好。对于评价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组织和专业人士可能存在某些相似的标准和逻辑,以此来看,的确不乐观。
如果被否决或继续延迟表决,则会对走势羸弱的股市构成短期利
标签:
货币通胀通缩资产泡沫央行 |
这些年,我曾经多次说过:当前全球所有问题的根源恰恰正是央行企图用以解决问题的货币超发,空前的货币泛滥带来了全球大通缩和潜在的大萧条,多么大的讽刺!这或许就是天道的约束,是市场对权力滥用的惩罚!
央行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紧盯过气儿的CPI,因为货币的流向偏好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普通实物商品到资产市场和虚拟金融市场。特别是,中国制造的崛起促使全球经济加速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人们不再倾向于消费流域的投资,所以,央行“人造通胀”的政策企图注定是无效的,反而为此制造了越来越冗余的货币,在全球虚拟市场兴风造浪,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平添难度和隐患——货币泛滥却未有通胀,是因为巨大的资产泡沫吸收了多余的货币,但金融泡沫本身又已成为当前阻碍各国实体经济复苏和发展的绊脚石。
之所以还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全球大通缩甚至可能的大萧条,是因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和以 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恰好正在遭遇的是长周期的经济调整和衰退,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全面过剩和房地产市场大泡沫难以为继,而中国的去投资和去产能,又令多数资源国经济衰退、市场动荡。
央行的错误在于有意无意地放任了资产价格的持
标签:
杂谈 |
当前化工行业所面临的困局,不单是这个行业的问题,是大时代因素在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http://ww2/large/5198b3b6jw1epp9mo6i9nj20
本次降息确认了中国货币政策进入宽松通道的有效性,表明市场利率下降趋势仍将是未来经济主旋律,债券市场有望持续繁荣。交替降准和降息有利于防范经济硬着陆并遏制市场进一步划滑向大萧条。本次降息对楼市稳定意义重大,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人民币的远期贬值压力,维持年内贬值幅度可控的基本判断。预计本次降息有望令A股营造“三羊开泰”。同时,对部分工业品构成短期利好效应,但尚不足以动摇供大于求的高商品熊市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