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项目管理复盘经验教训郭致星 |
分类: 郭老师作品 |
划重点
1. 国内经验主义盛行,然而一个不容忽视又自相矛盾的问题是,我们“做的多而总结的少”。相关数据积累的不多,缺乏分析与总结,以致于同一个错误反复发生。一方面强调经验之法力,另一方面又不做认真复盘总结与提炼。这绝对有些滑稽!
2. 经验教训五宗罪
(1)不复盘和总结,以至于相同的问题一直在发生,
(2)只关注眼前而漠视长远的价值,没有认识到复盘的重要性
(3)应付差事,总结复盘的质量低下
(4)没有好的机制,导致总结的东西不完整(留一手)
(5)自我服务偏见,以至于总是成功经验说的的多、失败教训说的少
徒弟:为什么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写文档?
师父:因为文档总是要写的,领导也许永远想不
标签:
项目管理实践三法技法郭致星管法心法 |
分类: 郭老师作品 |
敲黑板划重点:
1.
一个人是否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影响着事情的成败。高层次的人都懂得延迟满足。
2.
进入职场的初期不要太在乎薪水,更要看重工作中是否能积累更多资源、是否能增强了自身的综合实力。
3. 树立长期目标、减少短期诱惑,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
昨天朋友吐槽说,最近不在状态。明明有一堆事等着,就是不想干,只想玩。朋友的坦白让大家大笑不已,笑过以后却很有共鸣。提起“偷懒”,估计
标签:
技法管法心法项目管理实践三法郭致星 |
分类: 郭老师作品 |
敲黑板划重点:
1. 不信邪,就会中邪!不重视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2. 意识到风险时,为时已晚。项目风险管理的失败常自于对风险的感知不足。
3. “抓凶手”的文化是风险管理的大敌,每次风险事件的发生都会得到一次强化。
一位杭州老总听我的课,告诉我遇到的“郁闷”。他的公司上了一条新生产线,工艺装备是在法国制造的,在计划发运前两天,航空公司发生罢工。所有货运业务暂停,他不得不寻找其他承运人。他花了一段时间才找到一个替代承运人,产生多余费用不说,延期导致的间接损失更多。
前期他能否预料
标签: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项圱项目管理陈利海郭致星 |
分类: 项目管理基础/框架/整合管理 |
0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三个维度
标签:
项目管理挣值项圱陈利海 |
分类: 郭老师作品 |
大家已经阅读了挣值系列的第一、二部了,今天是第三篇,关于挣值的测量。
要在项目上应用挣值管理的方法,必须能够测量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即必须设法测量EV。项目上有开发活动、管理活动以及其他配套的活动,不同的活动类型测量EV的方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挣值管理方法在WBS的较高层级开展比较准确,因为活动挣值绩效的测量误差可以在较高层次相互抵消。
项目上的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独立型活动(Discrete Effort)
标签: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项目管理项圱郭致星陈利海 |
分类: 项目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管理 |
http://s5/mw690/001WNOgkzy7hGbroN8g54&690
关键路径法是PMP必考的知识点,我们在编写《PMBOK指南》第六版辅导教材(暂定书名《PMP考试全解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整理说明,除了明确考试的重点,还对其中考生常见的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进行了图解说明
标签: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项目管理郭致星项圱张树臣 |
分类: 项目团队/干系人/沟通管理 |
写在前面
最近有朋友咨询,从零组建一个职能团队和空降到一个职能团队,开展工作都有哪些套路。恰好这两种经历我都有,恰好我喜欢总结和分享,可以给这位朋友谈一下我的经历和感受。本人自我定义是初窥管理门径,所以观点中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各位看官可以跟更有经验的人请教。
标签: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郭致星项圱项目管理张树臣 |
分类: 郭老师谈职业生涯 |
写在开头
标签: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郭致星项圱项目管理凡勃伦效应 |
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众所周知,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比,这种关系称之为需求定律,也就是说同样一种东西,价格高的时候销量会低,当他的价格下降的时候销量会变高。
在市场上不管是买什么东西,消费者都有“货比三家”的观念,但最后买下来的却未必是最便宜的东西;相反一些东西虽然价格较贵,但是更受消费者的青睐。更有甚者,有的人明明预算有限,却依旧会选择购买贵的东西。更有趣的是,很多时候你的
标签:
做项目不得不这么干项目管理帕金森定律郭致星项圱 |
分类: 郭老师谈职业生涯 |
6月5日推送的《被提拔是幸还是灾?小心彼得原理陷阱》一文讨论了彼得原理,其大意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所有人都将被最终提拔到一个无法胜任的位置上。很多朋友留言询问如何应对,本文稍作探讨。
当领导思考“该提拔谁”的时候,经常陷入唯绩效论(虽然比任人唯亲要好得多),并最终导致彼得定律发生。很多人正是因为技术工作做得好而走上管理岗位,换句话说,当初正是因为自己的技术很棒,才有机会得到管理职位。世人看来,由技术专家来对项目组进行管理有明显的优势:他们熟悉本专业技术,因此不至于犯技术上的低级错误;能够指导下属的专业工作;易于和在团队中占大多数的成员(大多为专业人员)沟通并在他们中树立威信等等。
然而,这些技术专家型项目经理所拥有的优势中也隐藏杀机:懂得项目所需要的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并不一定是他们最大的优点,相反有可能会是他们最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