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霜凌
近些年,天南地北的四处跑着旅游,似乎是走了许多地方,品了许多美食,赏了许多风景,也浅浅的了解了所到之处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感觉长不少见识。此次与《三清媚》杂志的作家朋友走了一圈弋阳清湖镇的几处与民生相关产业机构,忽然觉得我这点旅游相关的所谓知识见闻太片面了。过去更多的注重好看好吃好玩,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地气儿的东西,我居然都没有关注过,窃窃的发现自己所谓的知识见闻便似是空中楼阁,所至之处便都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充斥着个人的理想幻想。
此番在江西上饶市弋阳县的清湖镇,我随着作家朋友及镇领导去了以前旅游并不关注的公立幼儿园,福利工厂,菜市场,蘑菇种植大棚及汪东兴故居。
以旅游者的眼光客观说,清湖镇的自然风光还是很美的,农田平整有序,村落房舍座落在绿树丛林之间,那房屋修建的宛似童话里的城堡,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居住环境代表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看一个村富不富,最主要的指标是看这个村子整体房舍的修建质量,人均拥有面积。如清湖镇的村子,家家独栋小楼,这居住水准自是不差了,至少让我这来自城市以几居室几平方来算住房条件的人是羡慕的。除了羡慕人家房子大,更多是羡慕人家的居住环境,用人均绿地面积这个指标来算,人家的人均绿地拥有量是我们十几二十倍可能都不止。站在楼上,隔窗望出去,林木葱翠,平畴绿新,四天垂野,淡云悠然。清湖镇这似不饰雕琢的自然之美,是我梦里的宜居之地。
游玩讲究时机,四时皆有美景,春夏秋冬景色各擅胜场,话虽如此,但一派生机,万物竞相滋长的春天无疑是最美的。作为资深旅游者,自然在这个季节最为活跃,蝴蝶
一般追逐着春天的脚步,看寒山初转温润,看新绿渐染大地,看田野秧苗茁壮成长,看各种色彩的花儿你方唱罢我登场,徜徉于各地的繁花浓翠间,尽情感受自然的美好馈赠,方觉不负这大好春光。
我是七零后,亲眼见证了四十年我们的国家从倍受欺凌,仰望西方,到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列强们分庭搞礼,平等对话。百姓从吃穿拮据一步步走向安适小康。也见证了我们出行交通从沙土泥泞路到公路铁路纵横如网,桥梁隧道科技含量逆天;居住从拥挤的低矮土坯房、鸽子窝到如今的高楼林立,绿地广场配比合理;生活环境从尘土飞场到雾霾如纱到现在碧天如洗,空气中飘着湿润润的花香。万里江山春风淡荡,繁花满地,如此蓬勃的中华大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气,作为一个背包旅行的行者,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奔走于各地的美丽风景之中,同时也见证着西北从荒漠变草原,从盐碱滩变碧波万顷,东南则是河流交错,规矩温顺,农林渔副,欣欣向荣。心中是欢喜的也是震撼的,也更爱脚下这大好河山。
中华大地也恰是处于百业俱兴、春深似海的时期。各行各业亦如这美丽动人的花朵般,散发着醉人的馨香。忙碌的人们亦如辛勤的小蜜蜂般奔忙其中,酿造生活的甜蜜,方不负国家经济发展的喜人春光。
因为各地的情势不同,所以所选择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也不同,当然皆是奇招频出,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当然都是偶看新闻得来的官话,对于当地经济民生具体如何操作,我真是半点不知的。来到清湖镇,跟着乡镇干部实地走了一圈,始知借助政策的春风,清湖镇虽未扶摇直上,却是步履坚定稳健。
一次走马观花式的走访,不可能窥一斑以观全豹,却也能多少有点了解。
清湖公立幼儿园
近些年,幼儿园收费同标准年年增长,年收费根据档次,从一万余到几万余不等,
穷啥不能穷教育,苦谁不能苦孩子,孩子从三岁到六岁的入园花费成为工薪阶层沉重的负累。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日高,公立幼儿园也就破土而生。
因为家里久没有小豆豆娃,所以并不了解如今的幼儿园及具体行情。清湖的公立幼儿园却让我感觉到了政府的温暖。园区完全按照国家标准建造,设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比如多在园区收多少孩子,孩子的人均室内活动空间,室外活动空间,师资力量,图书数量,伙食标准,卫生条件等等比之许多私立幼儿园都规矩严格的多,而收费却低廉,一个孩子吃住保育费用每学期不过一二千元,这对于你们工收入人群无疑是最体贴最温暖的帮扶。
对于现在私立幼儿园我并不清楚,只是参照十年前我女儿入园时我的记忆,清湖的公立细儿园依然延续了教室教学式设置配备。但保育员幼师人均比例却高的多,而且都是科班出身,更专业。幼儿玩具用具活动场所也温柔人性充满童趣。午休小床也是安全环保的单层樟子松小木床比之我印象里的双层钢管床那种拥挤感,显然宽松舒适的多。感慨羡慕这些能在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们,不再受我女儿成长时的委屈,家长更无须为高昂的收费咬牙支付的忍痛。
扶贫福利加工厂
这几年有关国家政策听到最多的就是脱贫扶贫。虽然很多年前也在大谈,可是似乎收效不那么尽如人意。往往扶了贫却不能脱贫,比如听说过政府将羊羔猪仔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并教授他们如何养殖,及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但结果往往是羊羔猪仔被杀了吃肉,而农民却依然穷的手心向上。后来一对一扶贫时,也偶随一位对口帮扶的干部送粮油到贫困户家中。所见是那农民乐呵呵的帮忙卸下半车的米面油及生活日用品,很有些玩味的说道:“来,我给你签个字”
那理直气壮的口气甚至有些施舍味道。那干部哭笑不得的对我说:这是年终考评的硬性指标,他签了字,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想帮他们,可是个人能力有限,而具体情况也就这样,偏远,少地,农民也没有进取心,所以自掏腰包给他们解决点实际困难,两下都便宜。那话说的我心瞬时沉重,至今记忆犹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道理都懂,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智慧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体制的优势,合一镇之力的扶贫工程当然比之以往失败的一对一扶贫要有效的多。选对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工人操作技能含量低级,产品销路不愁,这很考验镇干部的眼光、魅力和能力。清湖镇的扶贫福利加工厂是生产化妆包,洗漱防水包及同类产品,工序简单,工人培训几天就能上岗,工资记件,多劳多得。工人都是来自家庭困难,且有志气不受嗟来之食,有意愿凭两手赚钱的人群。勤劳肯干,月收入三千到五千元。销路定单由镇政府想办法,保证工人一直有活干,使得他们安心工作,有归属感。
工厂规模不算大,却也实际解决了近百个家庭的温饱问题。镇领导告诉我们:国家扶贫政策倾斜,扶贫工作就好做的多了,贫困户也真正的获益脱贫。我真真切切的的被感动了。
蘑菇种植大棚
对于蘑菇的培植,我并不算陌生,所以进入温湿的大棚,我并没有多兴奋,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大棚的主人,我们到时,他正用水管对着蘑菇培育包喷水,
他种了十多年蘑菇了,很有经验也掌握着多种蘑菇的种殖技术,对于什么蘑菇经济价值高,什么蘑菇种殖成本低收益大,且市场销路俏他都是一清二楚。菌包配料都是他亲自试验配比出来的。
对于这类实干加巧干的能人我是无比佩服的。他们即接着地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营着他们的事业,他们的人生梦想。在富裕之后又不改初衷的身体力行的踏实工作,且有着他们的精明。我们同他闲聊时,他控制不住的发着小牢骚,说是镇政府招商引资,将他从别处忽悠来,说是给多少优惠政策,结果好些还没兑现。他发牢骚并不影响他的乐观,也不影响他对如今生活工作的满意度,更不影响他与政府的融恰关系。只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绿灯。
我理解镇政府的难,想搞活全镇经济,产业多样化,自然是将这些能人们以优厚的条件请了来,带动本镇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税收。但一下子兑现所有优惠条件却是不可能。当然这大棚主人也是非常了解,发牢骚只是随口说说,发完了该干啥还干啥。
目前大棚里培育的蘑菇市场批发价七元每市斤,口感好鲜味浓,很受欢迎,采收下来就被抢收一空,大棚主人颇为自得的告诉我们,他精心配的菌包,蘑菇长的好,那是他的独家技术。而且别人一个菌包反复使用七到八次,他就用五次六次,就丢掉换新的。舍得比别人下本,当然长势要好。
汪东兴故居
游玩对于地灵人杰的目的地当然是倍添宜趣的。由于知识储备量少,弋阳这地方所出的名人能士,我从资料上看过就不记得了,毕竟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政治军事人才,那些促进生产力加速、科技进步各行业尖兵,及推进人类思想理念进步的文豪学者,那是灿若星晨,多如尘沙。我懒惰的脑容量根本记不下来。我只记住这里是革命先驱方志敏的故乡。前中共副主席少将汪东兴的故乡,古代幼学启蒙典藉《千家诗》的作者谢枋得的故乡。因为这三位我本就不陌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