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霜凌sl
霜凌sl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41
  • 关注人气:3,3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015-08-28 07:31:00)
标签:

旅游

七律

摄影

霜凌

分类: 且听风吟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文图   /    霜凌

七律   新韵
景深何问路迢峣,径曲渐随山势高。
风飐金畦花涌浪,云吞苍岭雪腾蛟。
青韶尽揽应无界,遐域恣开一色娇。
更喜浩川波淼漫,僻乡争送客如潮。 

      浩门河之名始于西汉迄于明末, 浩门河,今称大通河。河源出自青海刚察与祁连两县间的大通山,或曰:乌兰木伦河,蒙古语,意为赤色的大河。东流迳祁连县东部,曰:默勒河,盖因默勒山而得名。迳门源县境,以次甘肃永登县西部,在青海民和县享堂镇注入湟水。为湟水主要支流。门源位于浩门河中游,地处祁连山系东段与巍峨起伏的达坂山均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冷龙岭居群山之首,脊峰海拔一般4200米左右,浩门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其中,两岸集水面积大,发育着大量的洪沟,沟道纵横交错,草原与农田并兴,冰川与峡谷争嵘。形成了有着西部山水画廊美誉的浩门河谷风光带。如今正是原草丰美,青稞鼓穗,菜花摇金的季节,浩门河谷便如巨型调色板,金黄与翠绿的色块主宰着蓝天雪山下沃野的鲜明与艳丽。 
         驱车于浩门河谷风光带的感觉真个叫爽歪歪!公路两边是套种的青稞与油菜,黄绿相兼,绿色茵茵,黄色灿灿。靓丽的色块随着车的移动扑面而来,在眼底留下一个惊艳后又倏然而去。更远一点的祁连山和达板山分列两厢,下半为青青草原,地势起伏,线条柔和,牛儿,羊儿,马儿悠闲自在的来去。上半边因海拔高,积雪时长,植被难以形成,是裸露的青石本色,在午后太阳的明丽的光影下,黛蓝与青灰交映,棱角明晰,山顶的皴皱里则是终年不化的皑雪,这样众多的色彩,冷暖色调集聚在一起,齐齐冲入眼帘,闯进心里。眼里心里都被塞的满满的,全是清新,透爽,愉悦!夏日的门源呈现给游客的是一道霸气凌厉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用心的门源县旅游局特意将这黄与绿巧妙兼种造型,有文字,有图案,由于视角较平,只晓的是卡通图和文字,具体是什么图案,什么字,却认不太明白。我们也并不好奇,色彩足够美,足够养眼就满足了,人造景观,并不是我们衷情的。
        徜徉于花海之间,那铺天盖地的色彩,在清风的助力下一波一波,潮涌而至,让你应接不暇,叹为观止,忍不住为之倾心倾倒。在这里,入眼的皆是风景:湛蓝明净的天空,悠然飘浮的云朵,便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我们,也成了这广袤之中的点点移动的音符。这毫不矫饰的大美让你忍不住彻头彻尾的去爱,忍不住想去拥抱。忍不住脚步慢下来听云儿低徊,花儿浅唱;忍不住想把心留在这里,把梦留在这里。更让你忍不住由衷的赞叹一句:浩门河谷,山水画廊名不虚传!!!

2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4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5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6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7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8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9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0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1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2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3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4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5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6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7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8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19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0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1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2    P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3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4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5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6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7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8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29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0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1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2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3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4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35   P
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灌源叟老师精彩诗评:

      再读霜凌七律诗,我又被她另一首七律《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更加深深地打动,其诗其文,其图其景,无不给人以种幼景仙醪般地享受和美感。
 
“景深何问路迢峣,径曲渐随山势高。”
首联总领全诗:开篇第一句,以两个形容词“景深”和“迢峣”概括祁连山高耸、险峻、崎岖、深窈的总特征,并以“何问”一词表达对景物特征的怀疑与肯定。而这种怀疑又肯定的“矛盾”语气,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游人的心理和情感:一路上,必然在心里问“怎么还没呀?”“怎么又要翻一坐大山?”“啊?还有好几坐山!”就在这接连不断地疑问中,博大的祁连山以他伟岸、坚定的身躯来给你以不容置疑的回答!所以,诗人“何问”这两个字,算是妙到绝佳了!
是呀,如果我们以后再到祁连山,谁都不会再一路走一路问“怎么还没到呀?”。
接下来,诗人以“径曲渐随山势高”一句,总体概括了从门源盆地,一路北进,沿着浩门河谷且深入且登高的曲折征途。
首联的启句,真正地将读者的思绪和全诗的意境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为进一步欣赏全诗打下欲望的基础。
 
“风飐金畦花涌浪,云吞苍岭雪腾蛟。青韶尽揽应无界,遐域恣开一色娇。”
颔联和颈联对祁连山大坂之行进行具体地描摹和叙写。“金畦”“花浪”,乃眼前近观;一个“风”字让人感觉到车队游人行之匆匆;一个“飐”字,则极其准确地描绘出“风”掠“金畦”的灵动,生动而又亲切。“苍岭”“腾蛟”,系仰眺与远观。而“云吞”一词,既抓住了祁连山气象万千的根源,尤其一个“吞”字,更加生动传神地展现出祁连风云瞬息万变的磅礴气势,真乃神笔!更何况诗人以“风飐”“云吞”的拟人手法、“涌浪”“腾蛟”的生动比喻,“金”“苍”“雪”之鲜明色彩,以及“飐”“涌”“吞”“腾”之动与“畦”“岭”之静作对比……真是手法多多,字数寥寥。
而且,颔联区区十四个字,从景象的远与近、视角的仰与平、大自然的动与静、色彩的冷与暖等诸多方面,极尽巧妙之能事,充分展现了女诗人丰富的内心感受、丰沛的情感体验,与充足的语言表现能力!
作为读者,我真地服了!
有了颔联充分地描绘,颈联的收挈与转换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青韶尽揽应无界,遐域恣开一色娇。”金黄的暖色也好,雪白的冷调也罢;一个“青韶尽览”将上文千变万化的色彩,统一成盛夏里人们最喜领受的“青”色,而且是宏大的、优美的、仿佛带着音乐韵味的“青韶”,这“青韶”一派的景象,也让各种静姿与动态、暖色与冷调,统统混成于一体,“无界”一词正能生动地表现这种“混成”的大气与浑然。而在这个广袤的高原旷野之上,高峻的山峰、起伏的峻岭、广阔的原野、灵动的青草黄花、变幻的白云苍狗,万物万象,尽收眼底,巨大的自然画幅,突然间缩小成为一张绚丽的青绿山水画,任由诗人把玩于手掌之间:“恣开”与“一色娇”五个字,正体现诗人这种圣人般的胸襟与情怀。
“更喜浩川波淼漫,僻乡争送客如潮。”
在前三联的总括挈领、充分描绘、自然转接的基础上,尾联的收与合,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回首眺望俯瞰,“烟波浩淼”的“浩川”,正是云水弥漫,浑然一派;幽静的“僻乡”,正随着天地“坐地日行”,悠然地朝苏息隐。但是,再美的自然景物,如果没有人的点化,就失去了灵性。正因如此,末句的“争送客如潮”,才是全诗的化龙点睛之笔:“僻乡争送”,自令游“客如潮”,这里的自然美景,令游人心如止水,流连忘返;这里的风土人情,令游客依依相惜,难舍难分。
经过此番升华,情随景而生,情更令景美。品味之,如饮仙醪,回味无穷;想象之,余音在耳,袅袅不绝……
全诗非常生动,极富清新、绚丽、幽静与灵动之美,搁我们一般人,恐怕谁也难以吟咏出更好、更美的句子来。
不过,也发现一个小毛病:颈联“应无界”与“一色娇”对仗不够工严。唉唉,不调整也好嘛,刚好又在颈联,不正是她颈下一颗美人痣吗?哈哈哈……

灌源叟老师网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a1e7f0102w0nw.html

感谢老师错爱并如此用心品鉴指教,霜凌铭感五中!浩门河谷,名不虚传的山水画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