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遗尿
(2024-05-31 09:10:13)
标签:
肾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7.21遗尿
遗尿又名遗溺、尿床。遗尿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习惯性遗尿。预后一般良好。
遗尿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为遗溺。遗尿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狭义的遗尿又称尿床,其名见于《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
遗尿指因禀赋不足,肾气不固,或湿热瘀血内蕴,膀胱失约。以入睡后尿液不随意地流出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
依据
1、多见于儿童、老人、妇女及大病之后。小儿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
2、以睡眠中小便自遗为主症。一般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醒后方知。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于部分患儿可发现隐性脊柱裂,泌尿系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辩证论治
一、肾气不固证: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补气固脬。754、菟丝子丸
加减。
二、脾虚气陷证:睡中遗尿,尿频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偏淡,脉细缓。升清固涩。423、补中益气汤
加减。
三、肝经湿热证:睡中遗尿,尿频不畅,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清利肝经(湿热)。219、龙胆泻肝汤
加减。
四、心肾不交证:心烦,夜寐不安,常于梦中遗尿,精神不振,头晕耳鸣,形体消瘦,小便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数。交通心肾、固脬止遗。722、桑螵蛸散
加减。
其他治疗
1、自幼儿期开始培养其按时排尿的习惯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较大儿童,勿使其过度疲乏,饭前及临睡前最好不给以流质饮食,小喝水。
2、积极鼓励较大儿童消除顾虑,克服怕羞以及精神紧张等不良因素,建立治愈遗尿的信心。
3、积极预防与治疗引起遗尿的原发性疾病。
4、针灸疗法:针刺夜尿点,每次留针15分钟,隔天1次,7次为1疗程;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后加灸,每日下午1次;以上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可配合拔罐疗法:先在所选穴位施针,得气后留针,随后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火罐15分钟,常用穴为关元或中极。
5、耳针疗法:取肾、膀胱、尿道、皮质下、交感、肾上腺、神门。
6、推拿疗法: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7、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每晚1次,连用3~5次。
8、桑螵蛸3克,炒焦研末,加白糖少许,每日下午以温开水调服,连续服用10日。
9、狗肉250克,黑豆100克,一起炖熟,吃肉喝汤。
10、鸡肠散,鸡肠一具烧存性,牡蛎、茯苓、桑螵蛸各16克,肉桂、龙骨各8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4克。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