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溢饮
(2024-05-23 09:02:00)
标签:
肾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7.6溢饮
溢饮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溢饮之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
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致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依据
1、几乎只发生于妇女,水肿往往与月经有关,呈周期性,中年占多数。
2、晨起眼睑浮肿,鼻梁变厚,面和手指发紧,随后乳房发胀不适,腹部膨胀,继而移行到下身,足、踝和小腿明显水肿,至傍晚或夜间活动终了时最明显。
3、可有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甚至错乱,月经紊乱,天气炎热可加重水肿,可有头痛,恶心,指端麻木等症。
4、实验室检查可无特殊异常。有的病人立卧位水试验失常,立位尿量低于卧位尿量50%以上(特发性水肿)。
辩证论治
一、气滞水停证:肢体或全身水肿,胁肋满痛,脘腹痞满,纳食减少,嗳气不舒,小便短少,舌淡,脉弦。理气消肿。651、柴胡疏肝散
合 537、胃苓汤 加减。
二、脾肾阳虚水停证:周身浮肿,腰膝酸软,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长,舌质淡苔白,两尺脉弱。温补脾肾、利水消肿。590、济生肾气丸 加减。
三、肝肾阴虚证:两目微肿,头晕耳鸣,少寐健忘,手足心热,胁肋隐痛,面色潮红,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滋补肝肾;397、杞菊地黄丸
加冬葵子、车前子等。
四、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利水消肿。537、胃苓汤
加减。
五、血瘀水停证:面目或肢体微肿,面色黧黑,唇舌肌肤有瘀点,舌苔薄腻,脉弦或濡。化瘀利水。627、桂枝茯苓丸 合
127、五皮饮 加减。
六、气血两虚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神疲乏力,头晕眼花,食少腹胀,面色无华,月经量少色淡,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补益气血。14、十全大补汤
加减。
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取气海、三焦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肝俞、太冲,虚则用补法,实则用泻法。
2、开导情志,适当限盐,减少站立。
3、必要时配用利尿药双氢克尿塞等。
4、冬瓜适量煮熟服食,有利水消肿作用。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