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胆石
(2024-05-19 09:13:09)
标签:
肝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6.15胆石
胆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胆石症、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常与6.13胆瘅或6.14胆胀并存。
胆石是因嗜食肥甘及湿浊热邪毒等蕴聚于胆,胆汗淤积,与邪毒凝结而成砂石。以右上腹胀闷或痛,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
依据
1、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体型多肥胖。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而于检查中发现。
2、平时现有脘腹或右胁胀闷不适、腹胀、嗳气等症,饱餐或食油腻后为明显。
3、进食油腻或饱餐、劳累、腹部受震动、左侧卧位等,或可诱发结石梗阻胆道,则可出现右上腹绞痛或持续胀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后痛可稍减。可伴轻度发热及黄疸。
4、绞痛发作时,右上腹或剑突下可有压痛和反跳痛,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5、B超可显示胆囊或肝胆管内有增强光团,有声影。X线腹部平片常可见结石阴影。胆囊胆道造影可显示结石阴影。
辩证论治
一、肝胆气滞证:右胁或剑突下绞痛,恶心呕吐,口苦厌油,或发热,舌薄黄,脉弦。疏肝理气、利胆排石。76、大柴胡汤
加金钱草、芒硝(冲服)、延胡索等。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或剑突下剧痛,牵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寒热往来,身目黄染,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清利湿热、利胆排石.219、龙胆泻肝汤
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等。
三、热毒瘀肝证:寒战高热,右胁绞痛,全身发黄,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数。清热解毒、苦寒攻下。520、茵陈蒿汤
合 733、黄连解毒汤 加减。
四、肝郁脾虚证:右上腹胀痛,痞闷不舒,纳呆,腹胀,嗳气,便溏,舌苔白,脉弦细。疏肝理气健脾。640、柴芍六君子汤
加积实、鸡内金等。
五、肝胆瘀滞证:右上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行气化瘀、利胆排石。927、膈下逐瘀汤
鸡内金、海金砂等。
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主穴足三里、阳陵泉、巨阙、中脘,配穴公孙、内关,用泻法。
2、耳针疗法:胆区,留针30分钟。
3、急性发作时应禁食脂肪类食物或禁食。
4、金钱草15-30克、郁金10克,水煎服。
5、金钱草30克、虎杖10克、木香10克、柴胡6克、茯苓15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也可作代茶饮。
6、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水煎1升,加白糖适量,代茶饮。
7、明矾(研末)3克,茶油1匙,每晚睡前1次吞下,可连服数天。
8、金钱草、木贼草6克,晒干研末,6克/次,3次/日。
9、肝胆瘀滞调理:穿破石20克,柴胡10克,丹参10克,煮水当茶喝。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