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胰瘅
(2024-05-09 09:08:14)
标签:
脾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5.39胰瘅
胰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胰腺炎。病情重者若诊治不及时可致死亡,甚至猝死;或可演变成胰痈、胰胀。
胰瘅是因酗酒功暴食,或情志刺激,或继发于胆石、蛔厥等病之后,湿热邪毒壅积于胰所致。以急起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尿、血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依据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多有慢性胆病史,常在暴食或酗酒后发病。极少数起病急骤,甚至无明显症状而猝然死亡。
2、突发腹痛为主要表现,位于脘腹中部或偏左、偏右,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蜷腿可稍减。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甚者可吐出胆汁或酱色液体。多有中度发热,少数为高热。病情笃危者可满腹剧痛,高热持续不退,或见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厥冷汗,手足青紫,或见搐搦,血压下降,脉沉微而数。
3、脘腹部多有中度压痛,多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叩诊呈鼓音,一般无腹肌紧张与反跳痛。病重者脘腹压痛明显,可扪及肿块,并有满腹肌紧张与反跳痛,肠鸣音稀少而弱,少数病重者可见胁腹皮肤呈灰紫斑,或脐周皮肤青紫。或见黄疸,若有腹水多呈血性或紫褐色。
4、血白细胞计数多有增高,红细胞压积亦可增高。
5、淀粉酶等测定:血清淀粉酶超过500单位(somogyi)即可确诊。一般在起病后8h上升,48~72h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尿淀粉酶常高于1200u/dl,持续1~2周。病情严重性与淀粉酶升高程度可不一致。笃危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淀粉酶、肌肝清除率比值
(CAm/CCr%)可增加3倍(正常值<5%)。血清脂肪酶测定常超过1.5单位%(正常<1.5单位%)。血清正铁血白蛋白测定,出血坏死型常为阳性,或可见血钙降低、血糖增高、尿糖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亦可增高。
6、X线腹部平片可发现肠痹征象;B超及CT扫描可见胰腺普遍增大,光点增多,轮廓与边界不清楚等。
辩证论治
一、肝郁气滞证:中上腹痛牵引两胁,恶心呕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清热、理气行滞。642、柴胡达原饮
加减。
二、湿热中阻证:上腹胀痛、拒按,恶心呕吐,发热,或见身痛发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脾胃(湿热)。529、枳实导滞丸
加茵陈、郁金、藿香等。
三、食滞胃热证:脘腹胀痛阵作,暖气酸馊,恶心欲呕,发热口渴,便泻不爽而臭秽,舌苔腐腻,脉弦滑。清热导滞。812、清胰汤
加山楂、神曲、莱菔子等。
四、胃肠积热证:全腹痛,胀满拒按,发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清热泻火、行气止痛。76、大柴胡汤加厚朴、青木香、莱菔子等。
五、正虚邪恋证:腹痛拒按,发热不退,烦躁不安,汗多肢凉,面色苍白,大便秘结,小便短少,唇爪青紫,脐腹皮肤紫暗,血压下降,舌红苔黄少津,脉沉细数或微细欲绝。回阳固脱、清热化瘀。506、参芪益气汤
合 168、化斑汤 加减。
其他治疗
1、减少刺激胰腺分泌,一般禁食1~2周。
2、胃肠减压,一般吸引2~3天。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酌情选用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胰高血糖、降钙素和生长抑制激素、6-氟脲嘧啶等。
5、镇痛剂、抗胰酶疗法、抗生素治疗等根据病情亦可选用。
6、体针疗法:取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委中等穴,强刺激。
7、重症胰瘅抗厥脱治疗24-48小时仍不见好转者,可考虑开腹手术,进行腹腔冲洗和引流。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