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25伏梁

(2024-05-04 10:38:32)
标签:

脾系病类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5.25伏梁

伏梁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这种病一般可以自行或经治后缓解,如果并发结肠炎,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预后较差。
伏梁之名出《素问·腹中论篇》,曰:“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
伏梁是因秽浊之邪结伏肠道,阻滞气血运行,秽浊与气血搏结日久而成,以腹痛、腹泻、右下腹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依据
1、临床不太常见,发病以青壮年多见,男略多于女。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呈渐进性发展。
2、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常于纳后发生,伴肠鸣,便后缓解,亦可呈持续性腹痛或全腹痛。于右下腹或脐周常可扪及包块,有压痛。腹泻,大便呈糊状,一般无粘液、脓血及里急后重,常伴有不规则发热,恶心呕吐,纳少,乏力,消瘦等症。部分病人可见便血、关节疼痛,16.52口糜,6.3肝癖,6.4肝着等病症表现,或并发5.34肠结。
3、血液检查:常见贫血、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速等。
4、粪便检查:隐血试验常呈阳性,或见脂肪含量增多等。
5、X线钡餐检查:可见肠道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肠粘膜皱襞增宽、扁平,甚至消失;可有线状溃疡、卵石征和息肉状变。肠管狭窄程度不一,肠管僵硬,呈线样征。病变近端肠管有扩张和积液。
6、结肠镜检: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大小不等的溃疡,肠腔狭窄,肠袋改变,假息肉形成及卵石状的粘膜相。并有裂沟和圆形溃疡,病变肠段间粘膜正常。活检可发现粘膜下微小肉芽肿及纤维组织增生。

辩证论治
一、肠道湿热证:右少腹或脐周疼痛,肠鸣,腹泻,大便呈糊状,肛门灼热,恶心呕吐,纳差,口干,或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利肠道(湿热)。846、葛根芩连汤 加秦艽、赤芍、白芍、泽泻、木香等。
二、肝郁脾虚证:右少腹或脐周疼痛,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大便稀溏,胸胁胀满,嗳气纳少,口干且苦,舌淡苔薄,脉弦缓。疏肝健脾。872、痛泻要方 合 640、柴芍六君子汤 加减。
三、肠道瘀滞证:右少腹或脐下疼痛,扪及包块,固定不移,大便稀溏或呈黑色,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活血化瘀、行气通络。148、少腹逐瘀汤 加减。
四、脾肾阳虚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黎明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温补脾肾。442、附子理中汤 合 246、四神丸 加减。

其他治疗
1、病情严重者宜禁食,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针灸疗法,腹泻取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等;腹痛取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便血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伴血脱者取人中、少商、合谷、涌泉等。亦可配合耳针疗法以。
3、穴位埋线疗法,选天枢(双)、足三里(双)、胃俞透脾俞、中脘透上脘等。
4、西药治疗,腹痛可用解痉药如阿托品等,严重者可用镇痛药,腹泻可用钙剂、白陶土等。此外可选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肾上腺皮质激素、免役抑制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卡介苗治疗及放射治疗等。
5、手术治疗,一般限于有肠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出血,并发肠结、痿管,疑有癌变者。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5.24大瘕泄
后一篇:5.26肠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