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19胃石

(2024-05-01 14:35:43)
标签:

脾系病类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5.19胃石

胃石又名胃柿石。胃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胃结石。
胃石是因攝入大量未成熟的杮子或黑枣后,在胃中结聚成石。以胃脘痛,脘痞堵闷等为主要表现的聚类疾病。

依据
1、有空腹进食大量不成熟杮子或黑枣等病史。
2、急性发作多于进食大量柿子或黑枣后数小时或数天后表现为5.22暴泻5.7胃瘅的症状。如胃柿石未能排除则可呈慢性、间歇性反复发作,常为餐后胃脘不适,饱胀,隐痛,纳差,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
3、胃脘部压痛或可扪及光滑可移动的包块。
4、粪便检查:发病初期大便中可见柿皮样物。
5、X线检查:在胃充气时,立位腹部片可显示不透光胃石侵犯胃气泡的团块;透光胃石需作胃钡剂造影,显示游离可移动的团块,使胃呈现充盈缺损。圆形、卵圆形或略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影可随蠕动或触诊而复位。
6、纤维胃镜检查,见胃腔内有黑绿色或黄褐色团块,表面不光滑,触之可移动。活检钳取物可确定结块性质。

辩证论治
一、食滞胃肠证:起病较急,脘腹胀闷疼痛,食后加重,恶心呕吐,口臭,大便溏薄,苔厚腻,脉弦滑。消食导滞。556、保和丸 加减。
二、瘀滞胃肠证:胃脘胀痛或刺痛,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隆起,可扪及移动性包块,纳差,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或涩。活血行滞、消痞化积。65、大七气汤 加半夏、茯苓、鸡内金等。

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取足三里、天枢,胃纳差加中脘;呕吐加中脘、内关;脾胃虚弱加脾俞;脘痛加阴陵泉、太冲。
2、耳针疗法,取胃、脾、皮质下、交感、神门、内分泌,2~3穴/次,强刺激,留针30分钟。
3、灌注加按摩挤压法,用碱性溶液反灌注冲洗,然后于腹壁外用手按摩挤压,使结块破碎。
4、在纤维胃镜下用活检钳将结石捣碎,或用胃内微暴炸粉碎结石,然后洗胃或予泻剂将其排出。
5、碱性药物,口服碳酸氢钠,2克/次,3次/日;或氢氧化铝胶,10ml/次,3次/日;或用番木瓜蛋白酶500mg,加碳酸氢纳溶液,胃内滴入,可软化结石,便于排出,嘱多饮水。
6、手术治疗,如胃石结块大,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取石。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5.18食亦
后一篇:5.20胃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