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9胃痞

(2024-04-26 15:09:01)
标签:

脾系病类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5.9胃痞

胃痞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痞在《内经》中称否、满、否塞、否膈。《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胃痞是因胃病日久,脾胃气虚,胃络失养,胃体失养而萎缩。以长期食少,脘痞,腹泻,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痿病类疾病。

依据
1、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中老年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
2、慢性无规律性胃脘部胀满、痞闷或疼痛,或胃脘不适而不可言状,纳后明显,食欲不振,嗳气,大便秘结或腹泻,形体消瘦,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夜寐不宁,舌体缩小;溃烂或光剥无苔。
3、胃液分析:胃分泌减少或缺乏。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A型可显著增高,B型则可低于正常。胃蛋白酶测定:基础胃蛋白酶分泌量(BPO)和最大胃蛋白酶分泌量(MPO)均低于正常。
4、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可见胃粘膜呈灰白色,色调不均匀。皱襞变细、平坦,粘膜变薄,血管网明显或见灰蓝色血管,可有小岛状增生。活检见粘膜层有炎症及纤维化,腺体广泛破坏、减少,出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辩证论治
一、胃阴虚证: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体小,或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滋阴益胃。678、益胃汤 加淮山、乌梅、谷芽等。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痞胀,似胀非胀,莫可言状,纳后尤著,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沉弱。补脾健胃。227、归芍六君子汤 或423补中益气汤  加减。
三、肝郁脾虚证:胃脘胀满、痞闷、疼痛,两胁作胀,嗳气,纳少,口苦,神疲乏力,便溏不爽,舌淡苔薄,脉弦缓。疏肝健脾。640、柴芍六君子汤  加减。
四、脾胃湿热证:胃脘痞满或胀痛,食欲不振,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利脾胃(湿热)。48、三仁汤 藿香、佩兰、神曲、鸡内金等。
五、脾胃阳虚证:胃脘隐痛、痞满,遇冷加重,畏冷肢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沉迟。温补脾胃.741、黄芪建中汤合 723、理中汤  加减。
六、瘀阻胃络证:胃脘痞胀疼痛,痛如针刺或如刀割样,痛处固定不移;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活血化瘀。927、膈下逐瘀汤 加减。

其他治疗
1、单方验方:乌梅肉,略焙,饭后食1个。或食话梅、山楂片。
2、一般可给胃蛋白酶合剂,10ml/次,3次/日,饭前服。缺酸或低酸者可给予稀盐酸。
3、针灸疗法,取中脘、内关、足三里。或穴位埋线疗法:胃俞透脾俞(双侧),中脘透上脘,用羊肠线埋藏。或耳针疗法:耳胃、交感、神门。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5.8胃络痛
后一篇:5.10胃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