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肺咳

(2024-04-13 15:12:48)
标签:

肺系病类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4.2肺咳
肺咳常分为暴咳和久咳。肺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肺咳之名出《素问·咳论篇》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肺咳以往多称咳嗽,单名咳或嗽。然咳嗽为肺系病变最常见的症状,他脏疾病亦可影响到肺而伴见咳嗽。
肺咳指因外邪犯肺,或痰浊内蕴,气阴亏虚等使肺失清肃而肺气上逆,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

4.2.1暴咳
暴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暴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多演变成久咳。
《肘后方》有“卒咳嗽方”,《赤水玄珠·咳嗽门》有“暴咳”之名。
暴咳为肺咳之新起,病程短暂者。暴咳多由风寒燥热等外邪袭肺,使肺失宣降,出现以新起咳嗽为主症的肺脏急性非特异性疾病。
依据
1、发病无年龄、季节之限,但以气候突变之时为多见。病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
2、起病较急,初起常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表证症状。
3、以咳嗽为主症,并可伴咯痰、气喘、胸闷。
4、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啰音,用力咳嗽或咯痰后,罗音性质易改变或消失。
5、肺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而无其他特异性改变。
6、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可增高。
辩证论治
一、风寒束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可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疏风散寒、宣肺止咳。396、杏苏散 合476、金沸草散  加减。 
二、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咳时汗出,口微渴,头痛,肢楚,身热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721、桑菊饮 加 矮地茶、桑白皮等。
三、燥邪犯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咳甚则胸痛,咽喉、口唇、鼻孔干燥,无痰或痰少粘,不易咯出,口干,或伴有鼻塞、头痛、身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干少津,脉冲浮。润燥止咳。720、桑杏汤  加减。
四、风痰恋肺证:咳嗽、咽痒、咯泡沬痰,或痰液粘稠,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白滑或微腻。疏风宣肺,化痰止咳。147、止嗽散 加陈皮、半夏等。
五、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息促,或喉咙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清热化痰宣肺。792、清金化痰丸  加减。 
六、痰湿阻肺证:咳嗽,咳嗽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而易咯,色白或带灰色,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滑。燥湿化痰。384、苍白二陈汤 合47、三子养亲汤   加减。 
其他治疗
1、紫苏叶10克、枇杷叶10克、矮地茶15克,水煎服,适用于风热证。
2、萝卜汁、梨汁、姜汁各1匙,加蜜半盏,煮熟。1次/日。适用于凉燥袭肺证。
3、紫苑15克、百部6克,研为细末,0.3~0.6克/次,2~3次/日。
4、虎杖15克、枇杷叶10克、桔梗6克、芦根15~30克,水煎服,适用于风热证或燥邪犯肺证。
5、口服中成药,杏仁止咳露、川贝枇杷膏、橘红冲剂等。
6、西药治疗,可用止咳化痰药。发热甚者,可用复方氨基比林及抗菌素,必要时输液。
7、体针疗法,主穴取天突、肺俞、定喘、合谷。配穴选尺泽、丰隆、膻中、上廉泉。每次取主、配穴各2个,痰多加丰隆;发热加大椎、曲池;咽痛加兼泉、合谷;胸闷加膻中。
8、耳针疗法,取肺、气管、神门,配枕、肾上腺、耳迷根。

4.2.2久咳
久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久咳不已常演变为肺胀、甚至发展为肺心病。
久咳病名见于《外台秘要·久咳坐卧不得方》。《三因极—病证方论·咽喉病诸候》曰:“五脏久咳则声嘶。”
久咳指肺咳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者。久咳多由暴咳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肺脏慢性非特异性疾病。
依据
1、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病情进展缓慢,常因反复发作而加重,一般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常在冬春季节发作频繁。
2、以经常咳嗽、咯痰为主症,多为粘液泡沫痰,早晚咯痰较多,或伴有胸闷、气喘。
3、咳嗽发作期可于背部及肺底部听到散在的干湿罗音。
4、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病轻时亦可无改变。
辩证论治
一、痰湿阻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而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时咳甚痰多,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化痰燥湿。384、苍白二陈汤 合47、三子养亲汤   加减。 
二、寒饮停肺证: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或吐白色泡沫痰,恶寒无汗,苔白,脉浮紧。温肺化饮。91、小青龙汤 加减。 
三、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息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色黄,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清热化痰止咳。792、清金化痰丸  加减。
四、肺气亏虚证:咳嗽声低,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咯痰稀薄,自汗畏风,咽喉不利,舌质淡红,脉弱。补肺益气。428、补肺汤 加减。 
五、肺脾气虚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四肢倦怠,咳声低沉,气短神疲,畏风自汗,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补脾益肺。179、六君子汤 加黄芪、冬花、贝母等
其他治疗
1、强调戒烟,消除对呼吸道刺激因素。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川贝15克、猪肺500克、将川贝放入猪肺内,煮熟分3次服完。
3、麻黄200克、白蜜200克,二药拌和,加水三碗,封盖碗中,饭锅中蒸9次,每日服2匙,以愈为度。
4、蜂蜜200克、核桃仁200克、鲜姜200克、冰糖200克,香油200克、将核桃仁、姜切细片,加入蜜、糖、油,文火煎1小时,显赭石色即可,冷后放瓷器内,15克/次,开水冲服,3次/日。
5、胡桃肉250克、明党参250克、百合250克,共研细末,加冰糖250克,黄油500克,合匀放入瓷器内贮存,30克/次,2次/日。
6、松子仁50克、胡桃仁50克,研成泥,和白熟蜜15克,6克/次,3次/日,饭后开水冲服。
7、川贝10克、桑叶3克、冰糖1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1剂/日。
8、中成药可选用橘红丸、川贝止咳露、养阴清肺膏、痰咳净等。
9、体针疗法,主穴为天突、肺俞、定喘、列缺、肾俞,备穴为丰隆、膏肓、膻中、足三里、内关。每次取主穴1~2个,备穴2~3个,一般平补平泻,必要时可配用灸法。
10、拔罐疗法,于胸1~胸6水平的背部作拔罐疗法。或在天突、中府、膻中、肾俞等穴作拔罐治疗。
11、西药治疗,可用祛痰止咳,如氯化铵、甘草合剂;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等;急性发作期宜抑制感染,可选用抗菌素。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4.1肺热病
后一篇:4.3哮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