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恶核
(2024-04-03 08:50:06)
标签:
心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3.18恶核
恶核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恶性组织细胞病。预后不良,多在1年内死亡。
恶核之名出《肘后备急方》。《外科证治全生·治法》曰:“大者,名恶核;小者,名痰核。与石疽初起相同。然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却不易溃。”
恶核指因气机郁结,或精气亏虚,温毒内伏,瘀痰凝滞所致。以肢体出现无痛性瘰疬肿块,胁下肿块,或有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癌病类疾病。
依据
1、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2、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发热,汗多,极度虚弱,面色苍白,消瘦为常见症状。
3、肝脾呈进行性肿大,可有瘰疬、瘀斑、胸腹水,偶见黄疸。
4、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尤其是白细胞减少最为显著;有时血浓缩法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骨髓象多数增生或显著增生,红、粒及巨核细胞减少,组织细胞增多,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有助于诊断。往往也伴随淋巴样、单核样及吞噬样型组织细胞增多。
5、淋巴结、肝、脾活检有助于诊断。
辩证论治
一、邪毒(炽热)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汗多,脾脏肿大,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解毒。821、清瘟败毒饮
加减。
二、痰瘀化热证:发热,夜暮尤甚,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见瘰疬,舌暗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清热祛痰化瘀。362、导痰汤 合
632、桃红四物汤 加减。
三、热毒伤阴证:高热持久不退,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少汗或无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焦,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数。清热解毒、滋阴生津。885、滋水清肝饮
加减。
四、气阴亏虚证:低热不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颧红,尿少便结,舌体瘦小而红,少苔,脉弱而数。益气养阴、软坚散结。259、生脉散合691、消瘰丸
加减。
其他治疗
1、注意休息,预防感染,不去人多场所,避免感染加剧病情恶化。
2、注意加强支持法。
3、臭牡丹15克、猫爪草10克,水煎服。1剂/日。
4、香附10克、夏枯草10克、龙葵草15克、白矾3克(分兑),甘草6克,水煎服。1剂/日。
5、西医西药,可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继发性脾肿大并有脾亢者,可行脾切除术。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