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血溢病
(2024-04-02 09:14:06)
标签:
心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3.17血溢病
血溢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
血溢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微涩则血溢。”
血溢病指因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气虚不能摄血,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所致。以容易出现持久难止的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出血类疾病。
依据
1、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可有类似病情的家族史,也可因其他疾病或药物等损害所致。男性为多。常自幼发病。一般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2、常因轻微损伤引起严重而持久难止的出血,或为自发性出血。可见皮肤粘膜有紫色斑块,或为皮下及深部组织血肿,或为踝关节腔因反复出血而有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或表现为齿衄、鼻衄、咯血、尿血、月经过多,颅内出血少见。
3、凝血时间延长,轻型多属正常,筛选试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延长,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缩短,或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G)延长等。确诊试验可作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纠正试验及凝血因子浓度测定。
辩证论治
一、气不摄血证:呕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等顽固难止,并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脉弱。补气摄血。230、归脾汤
加芥炭、棕橺炭等。
二、热盛动血证:发热口渴,呕血、咳血、崩漏等出血症状较严重,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清热止血。490、泻心汤
合895、犀角地黄汤 加减。
三、阴虚动血证:出血日久难止,口燥咽干,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止血。521、茜根散
加减。
四、血瘀动血证:出血紫黯或挟瘀块,经久难止,舌暗有瘀点,脉弦涩。化瘀止血。340、血府逐瘀汤加三七、茜草等。
其他治疗
1、尽量避免外伤,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手术等。防止过劳及暴食暴饮,少吃刺激性食物和粗梗食物,以防止消化道出血。有活动出血者应限制其活动,注意休息。
2、进行传递预测,产前诊断,羊瞙穿刺进行确诊,以便及时终止妊娠。
3、三七粉6克、白及粉3克、荆芥炭10克、用荆芥炭煎水送服三七粉、白及粉,1剂/日。
4、花生米连皮100-200克,水煎服,1剂/日。
5、西医西药,可用替代疗法(凝血因子补充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女性避孕药和输血治疗。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