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胸痹

(2023-12-07 09:21:21)
标签:

心系类病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3.6胸痹

胸痹又名心痛。胸痹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缺血性心脏病。
《灵枢·本藏》有“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之称。《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胸痹指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依据
1、多发生于40岁发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风眩、消渴等胸痹易发因素。
2、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疼痛,常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时间常为1~5分钟,休息或含苏合香丸、救心丸及硝酸甘油等可缓解。疼痛常向左肩背、左臂等部位放射。
3、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段的缺血性改变,血脂常增高。心脏B超、冠状动脉造影、201铊心肌显像等具有相应改变。

辩证论治
一、寒滞心脉证:胸闷,心痛,心悸,受寒而发,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或沉迟,或结代。散寒宣痹。706、宽胸丸改为汤剂,送服601、冠心苏合丸 。
二、痰阻心脉证:胸闷,心胸作痛,心悸,或咳嗽吐痰,体胖,唇色淡,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滑。祛痰宣痹。275、瓜蒌薤白半夏汤  加减。
三、心脉瘀阻证:胸闷,心痛如刺,心悸,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或结代。化瘀宽心。340、血府逐瘀汤  加减。
四、心气虚血瘀证:胸闷,心痛如刺,心悸,气短神疲,活动后加重,舌暗淡或有瘀点,脉弱或涩。补益心气、活血化瘀。11、二参汤加黄芪、三七、瓜蒌等药。
五、心阳亏虚证:心胸憋闷,心痛时作,心悸,眩晕,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口唇紫暗,舌质淡,苔白滑,脉弱而数或结、代。温补心阳。621、桂枝甘草汤 合274、瓜蒌薤白白酒汤 加减。
六、心气阴两虚证: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或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促或代。补益心气、滋补心阴。259、生脉散  加减。

其他治疗
1、合理饮食,防止超重,避免攝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2、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风眩、消渴等。
3、体针疗法,主穴选曲泽、少海、膻中、心俞;备穴为三焦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
4、耳针疗法,取心、皮质下、神门穴,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
5、冠心苏合丸 1丸/次,2次/日。或速效救心丸,4—6粒/次,口服或含服。
6、复方丹参片,4片/次,3次/日。
7、瓜蒌10克、丹参30克、木香6克,水煎服。1剂/日。
8、人参、三七,各等分研末,3克/次,2次/日。
9、西医西药,心痛发作时,可选用硝酸甘油、消心痛或心痛定含服。预防或减少心痛发作可用长效硝酸甘油、心得安类及小剂量阿斯匹林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5心动悸
后一篇:3.7厥心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