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心动悸
(2023-12-06 09:54:17)
标签:
心系类病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3.5心动悸
心动悸又名心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心律失常。
心动悸之名出《伤寒论·太阳病篇》:“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心动悸指由诸种原因使心脏气机紊乱,心动异常。以阵发心悸,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
依据
1、心动悸多数见于心病患者,如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厥心痛等疾病时常见。但亦可见于无明显心脏病变者。
2、自觉心悸,心跳常间歇止,胸闷乏力,脉结代。心动悸频发而严重时可发生晕厥。
3、听诊可发现正常搏动后的早搏及随后的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4、心电图可见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多种表现形式,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辩证论治
一、心虚神怯证:自觉心动悸不宁,胆怯易惊,失眠多梦,易悲欲哭,头晕,健忘,神疲乏力,舌淡红,脉弱而结代。养心安神。220、平补镇心丹或354、安神定志丸
加减。
二、心气阴两虚证:自觉心动悸不宁,气短,神疲乏力,眩晕,心烦,失眠多梦,汗出,胸闷或有心痛,脉细无力而促或结代。补益心气、滋补心阴。483、炙甘草汤
加减。
三、心阳亏虚证:自觉心动悸不宁,眩晕,心胸憋闷,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白,或口唇紫暗,或下肢浮肿,或有心痛,舌质淡,苔白滑,脉弱而促,或结或代。温补心阳。62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加味。
四、心脉瘀阻证:自觉心动悸不宁,胸闷,或有心痛如刺,或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涩中有结代。化瘀宽心。630、桃仁红花煎
加减。
五、痰热扰心证:自觉心动悸不宁,烦躁不宁,失眠,发热,口渴不欲饮,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腻,脉滑而促或结代。清心豁痰。732、黄连温胆汤
加减。
六、心脾两虚证:自觉心动悸不宁,神疲乏力,头晕健忘,食少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嫩,脉弱而结代。补益心脾气血。230、归脾汤
加减。
七、心热阴虚证:自觉心动悸不宁,心烦不寐,头晕,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尖红少苔,脉细而促或结代。清心养阴。728、黄连阿胶汤
加枣仁、生地等。
其他治疗
1、偶发心动悸,又无其他特殊不适者,应注意避免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因,消除紧张,无需特殊治疗。
2、对于心痹、胸痹、厥心痛等病患者,出现心动悸时,应积极救治,治疗心动悸只作为综合措施之一。
3、体针疗法:取内关、神门、心俞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4、耳针疗法:选心、皮质下、神门,中等刺激或留针。
5、朱砂1克、琥珀3克,分两次服,勿煎煮。
6、生枣仁10克、熟枣仁10克,水煎服。1剂/日。
7、西医西药:一般认为,早搏超过每分钟5次者应给予心律失常治疗,可据情选用心律平、慢心律、利多卡因、胺碘酮、乙吗噻嗪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