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3蛔虫病

(2023-10-24 08:54:25)
标签:

传染病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1.33蛔虫病

蛔虫病西医学同名。又有6.17蛔厥,5.34肠结等并病。
蛔虫病之名见《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蛔虫候》:“蛔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腑脏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以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
蛔虫病是因吞食粘有蛔虫卵的不洁食物,化生湿热,损伤脾胃,蛔虫得以繁殖并寄居肠道,耗吸营养。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出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依据
1、有饮食不洁及吐蛔、排蛔史。儿童为多见。
2、脐周腹痛,痛无定处,时发时止,反复发作。病久体瘦腹大,面色萎黄,神情烦躁,恶心吐蛔或便蛔。
3、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或哮喘,皮肤出现风疹块。 
4、巩膜可见蓝斑,面部出现白色虫斑,唇内侧有白色粟粒状小点,指甲花斑,腹部可触及条索状蛔虫团,时聚时散。
5、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辩证论治
一、虫毒犯肺证:咳逆气促,咯痰带血丝,或喘息痰鸣,伴发热,咽痒,或皮肤有风疹团块,舌红苔黄,脉滑数。宣肺平喘、清热杀虫。770、麻杏石甘汤加乌梅、蝉蜕、使君子等。
二、虫积肠道证: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发无定时,嘈杂易饥,恶心欲吐,流清涎,或呕蛔、便蛔,寐中磨牙,鼻中作痒,巩膜、脸颊有虫斑,苔薄白或黄,脉沉弦。 驱蛔杀虫。162、化虫丸加减。
三、脾虚虫积证:脸色萎黄,体瘦腹大,饥不欲食,腹中时痛,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吐蛔、便蛔,舌淡苔白,脉细弱。健脾杀虫。217、布袋丸 加减。

其他治疗
1、驱虫治疗,可选用哌哗嗪、左旋咪唑、双荼羟酸噻嘧啶、甲苯咪唑等药。
2、苦楝根皮30~40克,水煎加糖顿服,儿童用量酌减。
3、使君子炒香,儿童每岁1克,成人每次10克,早晨空腹嚼服,连服3天。忌饮茶。
4、生紫苏子,4~10岁1次服20~50克,成人每次50~70克,2~3次/日,捣烂空腹服。
5、小麦杆200克,加水800ml,煎至400ml,上午9时,下午4时各服200ml.
6、蛔虫病腹痛,可服食用醋100ml,兑入姜汁15ml。 
7、针刺治疗,腹痛不止时,可选足三里、中脘、天枢、内关等穴。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32黄胖病
后一篇:1.34蛲虫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