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1丝虫病

(2023-10-22 08:42:11)
标签:

传染病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1.31丝虫病

丝虫病又名:冬瓜腿、大脚风、 油火腿、粗腿、大蛋、白尿、流火、红筋胀。丝虫病西医学同名。
丝虫病是因携带丝虫幼虫的蚊叮咬后,虫毒入侵,结于肢体脉络,湿热瘀滞,内伤脾肾,脂液失摄。以发热。下肢皮肤红肿灼痛,睾丸肿痛,小便混浊,下肢及阴囊肿大,检查发现虫体或微丝蚴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依据
1、呈区域性流行,在流行区内有蚊虫叮咬史。
2、早期急起四肢、腹股沟及肘部臖核肿大胀痛,局部出现自上而下的红线并有灼热疼痛或有精索、阴囊疼痛肿胀。伴周期性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肢体关节酸痛,或咳嗽、气喘等约2~3日可自行消退。
3、晚期腹股沟臖核肿大,下肢淋巴管曲张,或阴囊积水(睾丸鞘膜积液),状如水疝,小便白如脂膏(乳糜尿),或膝关节以下肿大,按之随手而起,皮肤肥厚变硬,无汗干燥(象皮腿)等。
4、早期血中白细胞增高,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液镜检(夜10时至次晨2时阳性率最高)、淋巴液沉渣可找到微丝蚴。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试验均可呈阳性。淋巴结或皮下结节活检,可找到成虫。

辩证论治
一、火毒窜络证:四肢或腹股沟肿胀疼痛,臖核肿大,局部有自上而下逆行红线,沿红线皮肤有灼热、压痛,或有大片红肿,伴恶寒或寒战,发热,骨节酸痛,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262、仙方活命饮  加减。
二、风热犯肺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咳逆气促,或喘而胸满,咯痰黄稠,臖核肿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解表清肺。770、麻杏石甘汤合721、桑菊饮 加浙贝母、夏桔草等。
三、湿热下注证:恶寒发热,少腹一侧或双侧有条状压痛,附睾、精索或睾丸肿痛,或阴囊水肿,色红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热利湿。219、龙胆泻肝汤 加减。
四、虫湿壅络证:下肢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局部皮肤粗糙增厚,无汗干燥,或成溃疡,不易愈合,腹股沟臖核肿大,舌苔薄黄或腻,脉细滑。清热利湿、杀虫通络。234、四妙丸 合588、活络效灵丹加槟榔等。溃疡不愈,红肿作痛者,外用479、金黄膏。疮口腐烂,久不收口者,外用254、生肌白玉膏等。
五、膀胱湿热证:小便混浊不清,或小便带血,尿道热涩,或淋漓作痛,或点滴难出,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29、八正散 加减。
六、肾虚不固证:小便白如膏脂,伴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沉细。补肾固涩。722、桑螵蛸散加田七、萆薢。

其他治疗
1、抗丝虫药可选用海群生、呋哺嘧酮、左旋咪唑等。
2、反复发作的乳糜尿,可用2%碘化钠或1%~2%硝酸银,6~10ml/次,作肾盂冲洗。
3、鞘膜积液、象皮肿,可行手术治疗。
4、射干15克,水煎后加适量白糖,1日分3次服,或制成水丸,4克/次,3次/日,治疗乳糜尿。
5、芹菜根、荠菜、糯稻根、川萆薢各30~60克,水煎服,治乳糜尿。
6、五苓散加小茴香,水煎内服,外用玄明粉敷局部,治睾丸鞘膜积液。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30包虫病
后一篇:1.32黄胖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