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奇恒痢
(2023-10-05 08:32:40)
标签:
传染病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1.14.5奇恒痢
奇恒痢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阿米巴痢疾。
奇恒痢是因虫毒内侵,蕴结大肠,肠络受损所致,以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依据
1、普通型起病缓慢,间歇性腹泻,发作时,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质较多、腥臭,呈血性粘液时则为果酱色,或稀水样便,夹有粘液与血,常伴腹胀,腹痛,盲肠、升结肠部位可有轻度压痛。休止时,大便基本正常。
2、暴发型起病急骤,高热,大便每日十余次,便前有较剧烈的腹痛,便时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赤白杂下,或纯下鲜血,或伴呕吐,甚至失水而发生厥脱。腹部弥漫性压痛,肝脏肿大等。
3、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肝痈、肺痈等。
4、实验室检查,血象普通型正常,暴发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慢性患者大便中可查到包囊;血清学检查、IHA和IFA、Elisa法,侵袭性肠病的阳性率达60%-80%以上;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散在渍疡,溃疡边缘整齐,边缘部分涂片或活检可见滋养体。
辩证论治
一、热毒蕴结证:起病急骤,高热、烦躁,便时腹痛较剧,里急后重,大便量多,日行十余次,赤多白少,或纯下鲜血,或伴呕吐,或满腹压痛,小便短黄,舌红绛苔燥,脉弦数,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加邪胆子、地榆、葛根等。
二、脾虚湿热证:起病缓慢,腹泻呈间歇性,发作时便如果酱样或稀水样,夹有粘冻与血,腥臭异常,伴腹胀腹痛,或伴里急后重,纳减神疲,四肢无力,休止时大便正常,舌淡苔黄腻,脉濡。补脾益气、清化湿浊。402、连理汤加白头翁、鸦胆子、仙鹤草等。
其他治疗
1、暴发型患者应卧床休息,隔离治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补液,后期警惕肠出血及肠穿孔。
2、可采用抗阿米巴药联合用药法,安特酰胺、甲基唑,双碘喹啉、安痢平、四环素等。
3、可用吐根硷,去氢吐根素、氯喹等,以杀灭组织内阿米巴。
4、龙眼肉包裹鸦胆子,吞服,5粒/次,2次/日。
5、有并发症时,应予对症处理。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