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冯济相本草日记
冯济相本草日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256
  • 关注人气:4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暑温

(2023-09-24 08:30:38)
标签:

传染病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1.4暑温

暑温又称暑瘟。暑温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温之名出《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但源于《素问·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因其系疫病类疾病,故又名暑瘟。
暑温是指暑热疫毒隨蚊子叮咬而进入人体,上犯于脑,扰乱神明,以暑季骤起高热,头痛、呕吐、项强,甚则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暑温发病急、热势重、传变速,病轻者多可顺利恢复,严重者可并发失语、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依据
1、有严格的季节性,多集中发于夏至到处暑间。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起病急骤。
2、初起即见壮热,烦渴,头痛,呕吐,烦躁谵语,嗜睡或昏睡,甚至神昏,强直性抽搐等症。
3、多在2~3天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婴儿前囟饱满。重病人瞳孔散大、缩小或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或有呼吸微弱,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张力增强。
4、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呈无色透明,压力略偏高,白细胞增多,蛋白轻度增高。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测定、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均呈阳性。
5、病程历半月左右,一般可热退向愈,但热退后可遗失语、痴呆、肢体瘫痪等症。

辩证论治
一、卫气同病证:壮热微恶风寒,汗出,心烦口渴,头痛,颈项轻度强直,头晕,面赤气粗,或呕吐,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解表清热。766、银翘散合267、白虎汤加大青叶、板蓝根、蚤休或加黄连、竹茹、藿香等。 
二、气营同病证:身热心烦,小便色黄,汗多口渴,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神疲体倦,呕吐,气短而促,斑疹隐隐,苔黄而燥,脉虚数。清热凉营。668、凉营清气汤加减。
三、肠道热结证:身体灼热,日晡尤甚,腹胀满硬痛,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舌红,苔黄燥,脉沉数。清热攻下。74、大承气汤。常加黄连、黄芩、大青叶、板蓝根;抽搐,加僵蚕、钩藤、白芍;谵昏狂躁,加水牛
角尖、丹参。
四、热闭心神证:灼热烦躁,夜寐不安,头痛项强,谵语或昏迷不语,舌蹇肢厥,气粗如喘,舌绛,脉数。清热开窍。813、清营汤送服353、安宫牛黄丸 。
五、暑热动风证:身灼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神志不清,或喉中痰鸣,舌绛,脉弦数或滑数。清热祛暑熄风。830、羚角钩藤汤加减送服864、紫雪丹。
六、邪热伤阴证:心中烦热,躁扰难寐,消渴不已,肢端麻痹,舌红绛,苔黄黑而燥,脉细数。清热养有。404、连梅汤加石斛、花粉、酸枣仁等。
七、瘀热入络证:低热不退,口干咽燥,消瘦,便结尿黄,肢体痿软瘫痪,或失语、痴呆,舌红少苔,或有斑点,脉细数而涩。化瘀清热、和营通络。632、桃红四物汤加玄参、生地、青蒿、地骨皮等。
八、痰蒙心窍证:疾病后期,痴呆失语,神志恍惚不清,智能减退,言语謇涩,喉间痰鸣,流涎,呼吸不畅,四肢拘急,舌红苔腻,脉滑。祛痰开窍。693、涤痰汤加天竺黄、远志、丝瓜络等。
九、肝肾阴虚证:手足拘挛或瘈疭,口舌震颤,舌强语謇,心悸,烦热,舌萎色绛无苔,脉弦细。滋补肝肾、养阴熄风。71、大定风珠加地龙加减。

其他疗法:  
1、卧床休息,适量补液,悉心护理,防止并发症与后遗症。
2、高热者,可予薄荷温水浴;静脉滴注778、清开灵注射液;酒精擦浴或冰敷;氨基比林0.2-0.5mL,曲池、合谷穴位注射。
3、惊厥者,可予紫雪丹;选用安定、利眠宁、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痉剂。
4、昏迷者,可予醒脑静注射液与牛角醒脑汤,或安宫牛黄丸。
5、对脑水肿、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者,西医药配合作适当处理。
6、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7、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紫草、竹叶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
8、水牛角15克,生石膏、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
9、 板蓝根冲剂1-2袋,冲服,每日4次。
10、高热:刺大椎、曲池、强刺激,用泻法,或十宣、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少许。
11、抽搐:刺人中、合谷、太冲、后溪,中等刺激,用泻法。
12、失语:取哑门、廉泉、涌泉,中等刺激。
13、痴呆:取神门、百会、印堂、中等刺激。
14、瘫痪: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上肢取肩[yu]、曲池、手三里,留针20分钟。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3春温
后一篇:1.5软脚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