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软脚瘟
(2023-09-25 08:10:29)
标签:
传染病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1.5软脚瘟
软脚瘟又名湿热痿、疫痿、小儿麻痹症。 软脚瘟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脊髓灰质炎。
软脚瘟之病名出《温疫明辨》,“时疫初起,腿胫痛酸者,太阳经脉之郁也,……兼软者湿温,俗名软脚瘟。”
软脚瘟是暑湿疫疠之邪由口鼻侵入,蕴于肌肉,阻滞经络,或热伤阴液,筋失濡养,导致筋脉弛缓不用。以双峰热,肌肉软瘫,日久肌肉萎缩,步履不便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以1~5岁小儿为多见。
2、病初发热、头项强痛、多汗,常伴呕恶、腹泻等症。热退数日后再度发热,伴全身肌肉疼痛,按之更甚,感觉过敏,拒抚抱,不愿起坐翻身,烦躁或嗜睡,热退后或热退时出现肢体软瘫。
3、一肢或数肢呈弛缓性、不对称性瘫痪,患肢感觉存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下肢多见。其他症状渐退而瘫痪、肌肉萎缩渐重。
4、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脑脊液在瘫痪前可外观微浊,压力稍增,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后则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糖、蛋白质亦稍增,血清学检查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检测阳性。咽漱液、粪便;血液、脑脊液可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辩证论治
一、湿热毒蕴证:发热汗多,汗出而热不退,咽痛,咳嗽,恶心欲吐,或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07、甘露消毒丹 加减。
二、湿热阻络证:热退后又复发热,肢体疼痛不能转侧,不愿抚抱,烦躁不宁,汗出蒸蒸,或嗜睡肢软,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通络。
234、四妙丸加秦艽、海风藤、桑枝、络石藤等。
三、气虚血瘀证:发热已退,肢体麻痹,萎软无力,面色萎黄,疲乏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濡。补气活血通络。
426、补阳还五汤加减。
四、肝肾亏虚证:瘫痪日久,患侧肢体痿废不用,肌肉明显萎缩,甚或肢体畸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滋补肝肾。
463、虎潜丸或290、加味金刚丸加减。
其他治疗
1、卧床休息,隔离治疗,避免劳累。
2、急性期可予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
3、急性期发热高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2~3天,并针刺合谷、风池、曲池等穴,并可考虑予服强的松或静滴氢化考的松。
4、肌肉疼痛者,可用234、四妙丸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2次/日。
5、瘫痪或肌肉萎缩者,可针刺大椎、夹脊、手三里、足三里、环跳、阳陵泉、肾俞、解溪、绝谷等穴,3~4穴/次,1次/日;可用当归或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瘫痪肢体10~15分钟。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