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3水肿
(2023-06-29 09:15:42)
标签:
本草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20.43水肿
慨述
水肿是指眼睑、头面、四肢、腹背或全身浮肿的症状。水肿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和邪正虚实而有阳水、阴水之分。外邪侵袭,或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而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其常见疾病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肾水、溢饮、脾水、心衰、经行浮肿、子肿等。凡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以归纳为水肿病类。
临床对以水肿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水肿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辨病思路
一、以腹胀大为主,皮色苍黄,腹部脉络显露,无或仅下肢等处轻度浮肿者,为鼓胀。
二、根据伴随症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肾系疾病见水肿者,小便化验常见蛋白、管型等,其病有皮水、石水、正水、肾水等。
2、水肿从下肢开始,伴心悸怔忡,唇指紫绀者,多为心衰。
3、长期营养不良,或久病迁延,症见颜面及下肢水肿、全身消瘦、贫血外貌。血浆自蛋白及胆固醇降低、血糖低者,多为脾水。
4、因过敏而突发局限性水肿者,为风水。
5、妇女行经期间出现水肿,行经后自然消退者,为经行浮肿。妇人妊娠中晚期出现下肢明显水肿者,为子肿。
6、妇女体弱浮肿,伴畏冷、乏力、脉迟等症者,可能为溢饮。
三、除血、尿、粪常规检查外,可选择性地作胸腹部X线。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性地作血钾、钠、钙、镁、氯化物、血糖、血浆蛋白、血脂、肌酐、尿素氮、醛固酮检测,以及肾功能、尿17-酮类固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等检测,以明确引起水肿的原因。
辨证论治
一、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无汗,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疏风解表、利水消肿。839、越婢加术汤 加减。
二、风热水停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来势迅速,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红肿疼痛,身发疮疖,甚则溃烂,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情热、利水消肿。77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加蝉衣、苦参等。
三、水湿内停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不易随复,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濡缓。化湿利水。133、五苓散合127、五皮饮 加减。
四、湿热壅盛证: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脘腹胀闷,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清热利湿消肿。903、疏凿饮子 加减。
五、脾气虚水泛证:下肢肿胀,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痞满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声低气短,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弱。健脾益气、利水消肿。514、春泽汤 加淮山、黄芪、防己等。
六、脾阳虚水泛证:肢体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畏冷肢凉,小便短少,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温补脾阳、利水消肿。502、实脾饮 加桂枝、黄芪等。
七、水气凌心证:水肿日甚,心悸胸闷,气息喘促,倚息不得卧,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脉弦细。温补心阳、化气行水。610、真武汤加减。
八、血瘀水停证:久病水肿,腹大青筋,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质紫暗,苔润,脉沉迟涩。活血化瘀、化气利水。340、血府逐瘀汤合238、四苓散 加减。
九、肾阳虚水泛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挄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温补肾阳、利水消肿。590、济生肾气丸 加减。
十、阴虚水停证: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滋阴利水。180、六味地黄汤 加猪苓、阿胶等。
其它疗法
一、一般处理:应吃无盐或低盐饮食。
二、单方验方:
1、鲜鲤鱼1条(约1斤,去肠杂),生姜15克,葱15~30克,米醋30~50m1,共炖,不放盐,喝汤吃鱼,适用于水肿日久不消者。
2、绿豆30克、制附子30克,水煎,煮熟吃豆。
3、玉米须60克,洗净煎水服,连服6个月。
三、针灸疗法:常用水分、气海、三焦俞、足三里、三阴交等为主穴,配以肺俞、脾俞、肾俞、大抒、合谷、水沟、偏历、阴陵泉等。
四、常用利尿消肿中药: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防己、赤小豆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五、西药治疗:利尿剂可用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钠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