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疰夏

(2023-04-25 07:48:12)
标签:

古方

验方

本草

分类: 内科

19.7疰夏
疰夏又名夏痿、注夏。疰夏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夏季低热、暑热证。
疰夏之病名首见于《丹溪心法·中暑》。曰:“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倦者是。”《时病论·夏伤寸于暑大意》曰:“疰夏者,每逢春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疼,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
疰夏指因暑湿这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主要在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实行热性病。预后良好,一般夏季过后自行缓解,但因病程较长,而且可每年复发,故而可致正气耗损,体质羸弱。

依据
1、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梅雨季节,常有每年夏季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可迁延数月。秋凉大多自行缓解。多见于素体较弱及脾胃功能欠佳者。
2、入夏以后,症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烦,汗多口渴,食欲不振,大便时见溏薄,形体消瘦。
3、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辨证论治
一、湿热中阻证:身热不扬,渴不欲饮,恶心呕吐,脘腹痞胀,口腻纳呆,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或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脾胃(湿热)。954、藿朴夏苓汤 合六一散(滑石、甘草)加减。
二、脾虚湿困证:神疲乏力,头晕嗜睡,肢体困倦,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恶心欲吐,苔白腻,脉濡缓。健脾渗湿。699、调中益气汤加苡米、茯苓。 
三、暑伤津气证:低热,口渴,汗多或无汗,心烦,神疲乏力,思睡,少气懒言,尿短黄或清长,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无力。清暑益气、益胃生津。107、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其他治疗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增强体质,住房空气要流通,保持凉爽。
2、体针疗:取大椎、曲池、三阴交、气海等穴。
3、鲜西瓜皮、鲜荷叶,各适量,煎水代茶。
4、鲜马齿苋250克,水煎多次分服,1剂/日。
5、连钱草15~30克,煎汤服用。
6、蚕茧、红枣各20克,煎汤代茶饮服。
7、鲜藿香、鲜佩兰,沸水浸泡代茶饮。
8、五味子9克,夏月常服,泡茶代饮。
9、六一散克,荷叶一角包煎,代茶饮,适用于素体多脾湿者。

疰的历史注
疰:zhù。
东汉·刘熙《释名·释疾病》云:“注病,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
清·毕沅疏证:“注,《御览》引作‘疰’。疰字虽见《广雅》,而《说文》无之。此作‘注’字,与训谊正合。叶德炯曰:‘《神农本草经·上》:石龙刍味,苦微寒,主风湿、鬼注。’鬼注即此症也。《御览·疾病六》引范汪方曰:‘凡九十种寒尸注,此病随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余脉,走入皮中,或左或右,如人所刺至于死,死尸相注,或至灭门。”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鬼注候》:“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人有先无他病,忽被鬼排击,当时或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瘥之後,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受于死。死后注易旁人,故谓之鬼注。”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云:“疰,古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注病。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
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传尸》:“传尸者,古劳瘵一病之又名也。盖劳瘵之病古名传尸者,本谓其尸气病人,而复致人死也。《外台秘要·卷十三·传尸方》引苏游云:‘传尸之疾,本起于无端,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内传毒气,周遍五藏,渐就羸瘦,以至于死。死讫复易家亲一人,故曰传尸’,即其明证。又同篇引文仲云:‘传尸病……有能食不作肌肤,或二日五日,若微劳即发,大都头额颈骨间寻常微热翕翕然。死复家中更染一人,如此乃至灭门’,亦其义也。因其尸气转注,故又名‘尸注’;或以其病挟鬼邪,故又名‘鬼注’。如《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尸注鬼注方》云:‘尸注、鬼注病者,葛(洪)云即是五尸中之尸注又挟诸鬼邪为害也。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是其例也。”
由此可见,疰(注)病实际是一种传染病,即“一人死,一人复得”、“死后注易旁人”、“死尸相注,或至灭门”之染易者也。西医称肺结核病,即尸注(疰)、鬼注(疰)→传尸→劳瘵→瘵疾→肺痨(瘵虫感染--肺结核)。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9.6.3暑风
后一篇:19.8夏季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