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水痘
(2022-12-26 15:42:39)
标签:
古方验方 |
分类: 外科.骨科 |
19.3水痘
水痘又称水花、水疱。水痘西医学同名。病情有轻有重,但预后一般良好。
水痘之名首见于《医说》:“其疱皮薄如水疱,破即易干者,谓之水痘。”
水痘指因外感时邪风毒,内蕴湿热,发于肌表。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并形成痂盖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疾病。
依据
1、多发于冬春两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多见。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大多突然起病。
2、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个别严重者可见壮热神昏。在发热的同时,1—2天内即于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分出现通红色斑丘疹,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内含水液,局部作痒,1~3日内干缩而结成痂盖脱落。
3、皮疹多为椭圆形,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周围有红晕,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同时在同一部位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并见。疱疹形如露珠,初清晰,后稍混浊,脱痂后不瘤疤痕。
4、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表现。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如继发染邪则可增高。
辨证论治
一、风毒犯表证: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疹色淡红而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躯干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疏风清热解毒。766、银翘散加减。
二、热毒蕴结肌肤证: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赤唇红,便秘溲赤,痘大而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混,根盘红晕显著,口、眼等处亦见疱疹或溃疡,舌苔黄糙而干,脉滑数。清营解毒。821、清瘟败毒饮
加减。
其他治疗
1、立即隔离患者,直至全部痘疹结痂。
2、室内空气要流通,避免复感外邪,进食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忌油腻及姜椒辣物,多饮开水,或用红萝卜、茡荠、甘蔗等煎水代茶。
3、勿使搔破皮肤,若抓破有感染,可用453、青黛散撒患处,或用2%的龙胆紫外涂。
4、银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1剂/日。
5、野菊花15克、路边菊15克、金沙蕨30克,水煎服,1剂/日。
6、苦参3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煎水外洗,2次/日。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