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风疹
(2022-12-25 10:40:46)
标签:
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19.2风疹
风疹西医学同名。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偶可并发其他疾病。
风疹在《时病论·夏伤于暑大意》中称为风痧。
风疹是指风热病邪外袭,郁于肺卫,发于肤表,以低热,咳嗽,全身皮疹,耳后及枕后臖核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出疹性疾病。
依据
1、多发于冬春。1~5岁儿童发病最多。在本病流行期间有接触史。
2、本病初起有低热、不适、厌食、咽痛、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热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头面开始,一日后布满全身,多伴痒感,出疹1~2日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脱屑细小或无,无色素沉着。
3、耳后及枕后有核肿大,并有压痛。
辩证论治
一、邪郁肺卫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疹色浅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有痒感,舌苔薄黄,脉浮数。疏风透疹。766、银翘散加减。
二、热毒蕴结肌肤证: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或黄糙,脉数有力。清热透疹。656、透疹凉解汤加减。
其他治疗
1、注意隔离。
2、应卧床休息,避免风寒袭侵,忌辛辣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防止抓破皮肤而感染。
3、皮肤发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
4、野菊花、九里光、咸虾菜各15克,水煎服,1剂/日。
5、犀角化毒丸,1丸/次,2次/日。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