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脚气
(2022-12-16 09:16:22)
标签:
古方验方 |
分类: 外科.骨科 |
18.37脚气
脚气又名缓风,脚弱,软脚病。脚气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维生素B1缺乏病。
脚气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脚气病诸候》,“因其病从脚起,故名脚气。”
脚气多因脾虚纳少,营亏气弱,或饮食偏嗜湿热流注于脚所致。以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或挛急,肿胀,或枯萎等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脚气又分:干脚气、湿脚气、脚气冲心。
依据
1、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亦有骤然发作,迅速脚气冲心者。有饮食偏废,或素嗜肥甘厚味,或有嗜酒史。
2、临床先有疲乏软弱,小腿沉重,肌肉酸痛,头痛,失眠,纳呆体重减轻等症。
3、典型表现为病人蹲踞姿势时,即觉小腿疼痛,起立困难,常用两手支持膝部帮助起立,小腿腓肠肌挤压时有疼痛,足背、踝、小腿下部触觉及痛觉减退,弛缓,麻木不知痛痒。踝膝反射异常,大多减退或消失。
4、肌力减退和感觉异常同时发生,后期可致萎缩性瘫痪,病变多为对称性且向上发展。
5、维生素B1试验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
辩证论治
一、脾虚湿困证:下肢浮肿,麻木,肢体沉重,神疲乏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恶心欲吐,苔白腻,脉濡缓。健脾渗湿。699、调中益气汤加木瓜、吴茱萸、槟榔等。
二、湿热下注证:下肢浮肿,麻木,沉重,酸痛,小便混浊,或阴部瘙痒,溃烂流水,或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751、萆薢渗湿汤加减。
其他治疗
1、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玉米、糙米、豆类、蛋及肉类等。注意烹饪加工时避免破坏硫胺。
2、给予维生素B1,开始数天内每日肌注50mg,其后口服2.5~5mg/日。必须同时给予其它水溶性维生素。可口服或肌注硫胺素。
3、黑芝麻、花生各30克,糙米60克,磨糊煎服,1剂/日,连服数剂。
4、沙姜30克,苍术、土茵陈各15克,猪脚2个,炖服,1剂/日。
18.37.1干脚气
干脚气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萎缩性(干型)脚气病。
干脚气之名见《太平圣惠方》,是指以枯萎、挛急为主症的脚气。因素体阴虚内热,湿热、风毒之邪从热化,伤及营血,筋脉失养,证见足胫无力,麻木酸痛,挛急,脚不肿而日见枯瘦,饮食减少,小便热赤,舌红,脉弦数等。治宜宣壅化温,和营清热,用加味苍柏散或生干地黄丸等方。
干脚气症见两胫枯瘦、麻木、针刺样痛,蚁行感,软弱无力且挛急,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干脚气多为血虚风燥证:见干脚气证候,并有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干少津,脉细无力。养血润燥。100、小营煎加麦冬、玄参、牛膝等。
其他治疗
同18.37脚气
18.37.2湿脚气
湿脚气西医学所说的浮肿性(湿型)脚气病。
湿脚气之名见《太平圣惠方》,是指以肿胀酸软为主症的脚气。
湿脚气以下肢及全身浮肿,肢体酸软为主要表现,甚至可出现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湿脚气注意与7.4肾水,7.3石水,5.37脾水,7.6溢饮等水肿类疾病,以及3.10支饮,3.14悬饮等相鉴别。
一、脾虚湿困证:下肢浮肿,麻木,肢体沉重,神疲乏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恶心欲吐,苔白腻,脉濡缓。健脾渗湿。699、调中益气汤加木瓜、吴茱萸、槟榔等。
二、脾肾气虚水停证:下肢或全身浮肿,甚至有腹水、胸水、腹胀、心悸气喘,疲乏无力,肢体麻木,沉重,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弱。补益脾肾、利水消肿。130、五阴煎加泽泻、前仁。
其他治疗
同18.37脚气
18.37.3脚气冲心
脚气冲心又称脚气攻心、脚气入心。脚气冲心西医学所说的脚气病性心脏病。
脚气冲心之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八》。《诸病源候论·脚气病诸候》指出:“此由风湿毒气,从脚上入于内,与脏气相搏,结聚不散,故心腹胀急也。”
脚气冲心是指脚气因正虚而湿毒乘虚凌心。以并有心悸气喘面唇青紫,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等为特征。
辩证论治
一、湿浊冲心证:心悸气喘,面唇青紫,神志恍惚,恶心呕吐,下肢浮肿,麻木不仁,肢体沉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濡。化湿降浊。278、半夏汤加吴茱萸、牛膝等。
二、热毒冲心证:心悸气喘,面唇青紫,神志恍惚,烦躁不宁,下肢浮肿,麻木不仁,口渴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解毒开窍。896、犀角散
配服864、紫雪丹
其他治疗
同18.37脚气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