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胶瘤
(2022-11-28 08:40:20)
标签:
古方验方本草 |
分类: 外科.骨科 |
18.25胶瘤
胶瘤又名筋结、筋疣。胶瘤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腱鞘囊肿。
胶瘤之名见《医方类聚》。
胶瘤多因筋脉松弛,痰液凝聚所致。以指、腕关节或肌键附近出现圆滑坚硬囊肿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依据
1、好发于青壮年,地般女性多于男性。
2、以腕关节为多见,也可发生天指背侧或掌面,足及趾面的背面、腘窝等处。
3、肿块由豆粒大,指头大到核桃大,呈目圆形,绷紧质较硬,表面光滑,皮色正常,初起推之可活动,按之有囊性感;日久则活动度变小,囊性感不显而表面坚实,有轻压痛。有的单个发生,有的数个同见,有的消退后又复发。局部可有轻微酸痛及乏力感觉。如生长在手掌远端或手指近节掌侧面,则肿物小如米粒,硬如骨质。
4、病理切片证实为腱鞘囊肿。
辩证论治
一、痰核留结证:肿块多见于腕关节背侧,为圆形肿物,大小指如指头至核桃不等,压之有囊性感,表面光滑略有坚韧状。化痰散结,舒筋和络。387、苍附导痰丸
加减。
二、痰瘀互结证:肿物圆滑、坚硬、拒按刺痛,表面紫暗,舌或有斑点,脉弦涩。祛痰化瘀。287、加味四物二陈汤 加减。
其他治疗
一、针灸疗法:
1、针刺加压法,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铍针当顶现刺入,或用粗针刺入肿块底部,向多方穿刺,再重力加压,在针孔有白色粘液挤出,然后用绷带包扎。
2、围刺法,瘤顶扎1针四周用4针向中心围刺,1次/日,留针15~20分钟。
3、针刺加拔火罐法,病人取坐位,手放在桌面上或自己的大腿上,手半握拳,放松肌肉,取毫针4根,常规消毒,术左手拇、食指绷紧囊肿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把囊肿周围分为大约相等的三点,每点1针斜刺入囊肿底部,囊肿顶部垂直刺入1针,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视囊肿大小,火罐选用小玻璃瓶,瓶口平整,用闪火法拔火罐20分钟起罐,1次/日,5次为1疗程,间隔休息2天。
二、手挤压法,用两大拇指揿住肿块中央项端,用重力加压,将囊肿压破,囊内粘液挤入皮下,使肿块消失,然后用小方块棉垫按放于被压之肿块处,再用橡皮膏加压包扎固定,2天后去除,可减少复发。
三、注射外治,局麻下用粗针头穿刺抽尽胶状物,然后注入醋酸氢化考的松0.5ml,加压包扎。
四、结扎治疗,局部消毒后,用1%普鲁卡因从囊肿边缘分几点进行局麻,然后用缝针穿8号丝线,从麻醉点进针,缝线穿过囊肿中央,从对侧麻醉点穿出,并在囊顶端打结,再在另两侧麻醉点以同样方法进行缝扎,使两条丝线互成直角,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2周拆线,对于较大的囊肿,可在线结扎前抽出部分粘液,以加速囊肿消失。
五、手术治疗,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囊肿切除术、剥离术治疗。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