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尪痹
(2022-11-04 09:26:23)
标签:
古方疾病验方 |
分类: 外科.骨科 |
18.2尪痹
尪痹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尪痹之名由近代焦树德正式提出。
尪痹是因风寒湿热之邪留滞于筋骨关节,久之损伤肝肾阴血。以关节晨僵,小关节对称性多发性肿痛,活动受损,甚至僵硬变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依据
1、好发年龈在15岁以后,高峰在35-45岁之间,女性较多,起病缓慢,病势迁延反复。
2、晨起指关节或脊背僵硬,活动不利,特别是握拳不紧。至少有1个以上的关节在活动时疼痛或压痛、拒按,呈梭形肿胀,功能受限,常有对称性特点。症状出现持续6周以上,间隔期少于3个月。受累关节一般依顺序是指(趾)、腕、踝、膝、肘、肩和髖。病久可出现关节梭状畸形、强硬、表面平滑、肌肉萎缩,形体羸瘦,伴全身虚弱症状。
3、少数病例于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处或伸面可有皮下结节。
4、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活动期血沉增快。有贫血。
5、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中期显示关节间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晚期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辨证论治
一、风寒湿阻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濡、或浮。祛风化湿、散寒宣痹。966、尪痹汤加减。
二、热邪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疏风清热祛湿。266、白虎加桂枝汤加味。
三、痰瘀互结证:关节漫肿,僵硬变形,活动不便,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口燥,舌质紫暗,苔腻,脉涩或弦或滑。祛痰化瘀。94、小活络丹加减。
四、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滋补肝肾、祛风宣痹。463、虎潜丸加减。
五、阴虚内热证: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清热。472、知柏地黄汤加减。
六、肾阳虚证:关节肿大,僵硬冷痛,恶寒,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温补肾阳。478、金匮肾气丸加减。
七、阴阳两虚证:关节肿大,僵硬疼痛,畏冷肢凉,眩晕耳鸣,体瘦神疲,五心烦热,腰脊酸软,舌淡少津,脉弱而数。滋阴补阳。422、补天大造丸加减。
其他治疗
1、发热及关节肿痛者,应卧床休息,症状基本控制后,可适当活动,加强功能锻炼。饮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2、敷贴疗,用560、追风膏贴敷患处。
3、青风藤15克,麻黄6~10克,水煎服,1剂/日。
4、针灸疗,主穴为曲池、外关、阳陵泉、大椎,辅穴为合谷、阳池、阳溪、阳谷、三阴交、解溪、太冲、照海、冲脉。3~6穴/次,平补平泻,或加温针,留针30分钟,10天为1疗程。
5、西药可用阿斯匹林、消炎痛、丙酸衍生物、炎痛喜康、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6、外科矫形治疗,有早期滑膜切除术、负重关节融合术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