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脏毒
(2022-10-26 14:23:11)
标签:
疾病验方古方 |
分类: 秘尿生育 |
17.7脏毒
脏毒又名肛痈。脏毒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肛隐窝炎或肛窦炎。
脏毒之名出《外科正宗》。
脏毒是因燥屎、腹泻,粪便留滞肛窦,湿热下注所致。以gng mén内疼痛、灼热、坠胀感,排便后向会阴、臀部放射,肛窦红肿、有脓样物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依据
1、有排便不尽之感,或肛内异物及下坠感,便带粘液及血丝。
2、肛内烧灼样疼痛,排便时疼痛加剧,或伴肛周皮肤湿痒。
3、指诊gng mén紧缩,在齿线附近有压痛,可触及硬结或凹陷。
4、肛镜检查,见肛窦充血、水肿,旁侧肛乳头肿大,呈黄白色,挤压患侧肛管,肛窦内可溢出少许脓样分泌物。探针检查,探针可探入肛窦较深部位。
辨证论治
一、gng mén湿热证:肛周皮肤湿痒,偶有刺痛,便时加剧,大便次数增多,并夹有黄色粘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祛湿。146、止痛如神汤加减。
二、gng mén热毒证:肛内灼热疼痛,便时痛甚,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清热解毒。132、五味消毒饮合 733、黄连解毒汤加减。
三、阴虚肠燥证:gng mén不适,似痛非痛,似胀非胀,便时痛胀加重,大便干燥表面有血丝,或便带粘液,口干,手足心发热,盗汗,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滋阴润肠。664、凉血地黄汤 加减。
四、中气下陷证:gng mén坠胀不适,大便溏或清稀,或有少量粘液(或带有血丝)自肛内溢出,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益气升提。423补中益气汤加减。
其他治疗
1、熏洗疗,用454、苦参汤或140、五倍子汤加减,煎水,先熏后洗,2次/日。
2、敷贴疗,用460、三黄膏或856、酥胆痔疮膏 敷贴患处。
3、药栓疗,熏洗后将九华痔疮栓,或消炎止痛栓一枚纳入肛内。
4、灌肠疗,用926、熏洗灌肠液,或549、复方苓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每日早晚各1次。
5、手术治疗,单纯脏毒,或已成脓毒,宜沿肛窦作纵形切开疗法。脏毒伴有肛乳头肥大者,宜采用结扎切除疗法。
6、便秘服 768、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大便稀溏,便次增多服香连片或黄连素。肛内灼热疼痛,便带粘液及血丝,服氟哌酸,或甲硝唑。
7、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及酒类,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便后清洗gng mén。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