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肛痈
(2022-10-26 08:22:56)
标签:
古方验方疾病 |
分类: 秘尿生育 |
17.6肛痈
肛痈又名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肛痈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直肠周围脓肿。
《灵枢·痈疽》云:“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外科精要》首次将本病命名为痈:“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
肛痈是因过食肥甘、辛辣,湿热下注,或湿痰凝结,邪毒留阻于肛管直肠周围,气血瘀滞,热毒化腐成脓,形成痈肿。以发热恶寒,gng mén部红肿、灼热、疼痛,化脓溃后易成肛瘘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依据
一、gng mén局部红、肿、热、痛,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可有恶寒发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口干等全身症状。
二、随肛痈发生的具体部位不同,其表现为:
1、gng mén皮下脓肿:gng mén疼痛,开始为持续性疼痛,继后呈跳痛性质,咳嗽、行走、排便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见gng mén周围出现红肿突起,并有触痛。如已成脓,按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
2、坐骨直肠窝脓肿:开始只感gng mén部不适或微痛,逐渐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后局部症状加重,gng mén有灼热或跳痛。指诊患侧坐骨直肠窝可摸到有触痛的隆起。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初起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倦怠不适等症状。然后,感觉直肠部沉重,常想排便,排便时gng mén不适和酸痛,有时可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指诊患侧直肠壁处可摸到隆起肿块,并有压痛及波动感。
4、直肠粘膜下脓肿:初起常有直肠部沉重或饱满感,继则出现钝性酸痛或跳痛,大便时症状加重,发热,头痛,全身乏力。指诊在直肠壁上可触及一卵圆形波动包块,
5、直肠后间隙脓肿:初起恶寒发热,直肠及gng mén区沉重感,骶尾部出现钝性疼痛并沿肢体向下放射。指诊直肠后方可触及硬性包块,或有波动。
三、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论治
一、gng mén热毒证:gng mén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宁,受压或咳嗽时疼痛加重,伴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数。清热解毒散痈。262、仙方活命饮加减。
二、gng mén湿热证:局部红肿疼痛,gng mén坠胀,身重倦怠,口腻不欲食,口渴不欲饮,便秘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祛湿。810、清热除湿汤 加减。
三、火毒内陷证:高热,烦渴身痛,神昏谵语,腹胀便秘,局部肿胀逐渐扩散,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有力。清营解毒。813、清营汤合353、安宫牛黄丸。
四、气血两虚证:gng mén坠胀,但红肿热痛不明显,少气懒言,面色觥白,苔黄少津,脉细数无力。补益气血。31、八珍汤加减。
五、阴虚邪恋证:gng mén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午后潮热,心烦口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托毒。452、青蒿鳖甲汤加减。
其他治疗
1、熏洗疗,用454、苦参汤或140、五倍子汤加减,煎水,先熏后洗。
2、敷贴疗,用479、金黄膏或60、三黄膏敷贴患处。
3、引流疗,各类肛痈已成脓时,应及时切开排脓。注意充分敞开脓腔,以利引流,并先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然后放置橡皮条或 41、九华膏纱条,敷料包扎固定。
4、低位肛周脓肿,宜采用一次性切开疗法。高位肛周脓肿,宜采用切开挂线疗法。
5、便秘服768、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使粪便稀软,排粪通畅。
6、酌情静脉补液及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或甲硝唑等。
7、初起时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避免大怒和抑郁。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