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外痔
(2022-05-31 09:16:17)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秘尿生育 |
17.3外痔
外痔之名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此病有内痔、外痔。外痔下部有孔,每出血从孔中出。”
外痔因gng mén皮肤受摩擦、感染邪毒等所致。指发生于gng mén齿线以下的隆起组织,其表面为皮肤,一般不能推入gng mén内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外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皮痔、气痔、脉痔、葡萄痔。
17.3.1皮痔
皮痔又称赘皮外痔、赘皮痔。皮痔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结缔组织外痔。
皮痔是因反复刺激,湿热瘀结gng mén皮肤所致。以gng mén缘皮肤皱襞肥大,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不疼痛,不出血,遇刺激则可诱发肿痛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依据
1、女性患者(尤其经产妇)多见,且常见于gng mén正前方。肛裂伴发者,正前、正后方均可见到。
2、肛缘可见散在或环状的皮赘,大小形状不等,皮下无(或较少)静脉曲张。
3、—般无明显不适,或仅有轻度异物感,排粪后不易擦净gng mén,常致内裤易污。
4、若赘皮损伤或感染,可致红肿疼痛。
治疗
1、保持gng mén部清洁,坚持大便后温热水清洗gng mén。
2、手术切除:对造成gng mén不洁、湿润、瘙痒等症状,或呈环状者,均可手术切除,宜采用放射状梭形切口。
3、便秘时可服768、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
4、红肿疼痛者可用青霉素,或服132、五味消毒饮加味。
5、熏洗疗,炎性肿痛时,用苦参煎汤,先熏后洗。
6、湿敷疗,对炎性肿痛赘皮无溃破者,可用50%硫酸镁或10%氯化钠溶液湿敷。
17.3.2气痔
气痔又名脉痔。气痔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静脉曲张性外痔。
《诸病源候论·痔病诸候》:“气痔,大便难而血出,肛亦出外,良久不肯入。……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
气痔是因气血瘀滞于肛管或肛缘皮下所致。以gng mén皮瓣隆起呈椭圆形或环形,表面青紫而光滑柔软,其下有曲张、扩张的静脉团块,排便或劳累时增大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依据
1、发生在肛缘皮下,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仅有gng mén轻度坠胀不适感。
2、检查时可见肛缘皮下有不规则及椭圆形或环形隆起,皮色青紫,按之柔软,不痛,增加腹压时皮下隆起尤为明显,按压或卧床休息可缩小或消失。
本病辨证:
辨证论治:
一、气血瘀滞gng mén证:肛缘皮下隆起,排便、下蹲、增加腹压时可增大,有异物感,有时有轻度坠胀感,触之柔软,舌紫,苔薄黄,脉弦涩。活血行气。632、桃红四物汤合477、金铃子散加减。
二、脾虚气陷证:肛缘皮下隆起,gng mén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苔薄白,脉细无力。补气升提。423、补中益气汤加减。
其他治疗
1、一般采用手术剥离切除。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下蹲过久。便秘时服768、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
3、局部如有坠胀不适,可敷贴41、九华膏或734、黄连膏,或用活血散瘀药,煎水熏洗。
17.3.3葡萄痔
葡萄痔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栓性外痔。
葡萄痔之名出自《外科大成》。
葡萄痔是因排便、负重等,使gng mén小静脉破裂,瘀血凝滞,结于皮下而成。多发于gng mén两侧,以肛缘突起剧烈疼痛,皮下可见青紫色圆球形硬结,触痛明显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依据
1、起病急骤,gng mén缘皮下突起一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疼痛剧烈,坐卧不宁。
2、肿块好发于gng mén缘两侧(即截石位3点、9点处)皮下,色青紫或暗紫,稍硬,边界清楚,触痛明显。
3、少数患者可发生肛缘广泛水肿,透过水肿隐约可见散在青紫色,约绿豆或粟粒大小瘀块。
辨证论治
一、气血瘀滞gng mén证:肛缘隆起肿胀,疼痛剧烈,色青紫,质硬,触痛,舌质红或有瘀斑,苔薄,脉弦略数。活血行滞。340、血府逐瘀汤加地榆。
二、gng mén湿热证:肛缘血栓破溃,gng mén灼热疼痛,坠胀不适,或有滋水,大便干结或稀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祛湿。146、止痛如神汤加减。
其他治疗
1、熏洗疗,用587、活血散瘀汤加减熏洗,冷则更换,1-2次/日。
2、敷贴疗,用856、酥胆痔疮膏或248、四黄膏敷贴患处。
3、必要时可手术切开摘除,宜作放射状切开。
4、静卧休息,忌饮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
5、可服解热镇痛西药,如去痛片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