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唇风
(2022-05-17 09:02:17)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53唇风
唇风又名驴嘴风。唇风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唇炎、继发感染性唇炎。
唇风之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但有关本病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寒热病》说:“寒热者……唇槁。”
唇风是因风热湿邪外侵,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口唇所致。以口唇红肿、痛痒,日久破裂流水,或脱屑皮,或有嘴唇不时瞤动为主要表现地口腔疾病。
依据
1、多发于下唇唇红部。
2、唇部发痒,灼热疼痛,嘴唇不时瞤动;或自觉唇部干燥,作痒不适,患者常自咬嘴唇以掀去未脱落的鳞屑、痂皮,引起疼痛。
3、检查见唇红部位肿胀、糜烂、渗液、结痂;或呈肥厚,扪之唇部可有结节感如豆大,质软不硬;或唇部表面干燥、脱屑,色暗红,或有纵形裂沟,结痂,揭去痂皮易出血。
4、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程数月经年。
辨证论治
一、风热夹湿证:病初起,唇部作痒不适,红肿,灼热,轻度糜烂,渗液,时有嘴唇瞤动。伴口微渴,小便黄,舌红胖,苔薄黄腻,脉浮弦。疏风清热祛湿。683、消风散或187、双解通圣散加减。
二、湿热蒸唇证:唇部粘膜红肿糜烂,灼热疼痛,渗液或渗血、结痂,嘴唇不时瞤动,唇部触之或有结节感。伴口渴饮冷,腹胀纳呆,小便黄,舌红胖,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819、清脾除湿饮合691、消瘰丸加葛根、土茯苓。
三、血虚唇燥证:病程久,唇肿燥裂,脱屑,渗少许黄水或血水,结痂,嘴唇不时瞤动。小便黄,大便干结,舌干红少津,脉细数。养血润燥。239、四物汤合180、六味地黄汤加玄参、黄芩、蜕蝉、薄荷。
四、脾气(亏)虚证:病程,唇部肥厚,作痒,不时瞤动,扪之或有结节感,或见唇部燥裂、脱屑、结痂。伴倦怠乏力,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或淡胖,脉弱。补睥益气。233、四君子汤加黄芪、当归、防风、葛根、丹参;若伴纳差便溏者亦可用511、参苓白术散加黄芪、防风;有唇部结节者加牡蛎、贝母、法复。
其他治疗
1、湿敷疗,局部糜烂流水者,用马齿苋、鲜芙蓉叶捣烂外敷,或用黄柏煎水湿敷,每日2次。
2、药膏疗,局部干燥者,用734、黄连膏,或450、青吹口散油膏,外搽患处,4-5次/日。
3、体针疗,地仓透颊车,复溜,1次/日,20次1疗程。
4、耳针疗或耳压疗,取口唇、交感、神门、肾上腺等穴,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