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喉喑
(2022-04-27 08:45:37)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33喉喑
喉喑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神经官能性失音、声带炎等多种影响发音的喉腔疾病。
《素问?脉解》。喉喑之名见于《医学纲目》卷27。
喉喑指因邪犯于喉,或咽喉失养所致。以声哑,咽喉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临床分为暴喑、久喑以及产后喑等。
16.33.1暴喑
暴喑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喉炎。
暴喑之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变,懊热内作……,暴喑。”《灵枢。忧恚无言》亦曰:“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暴喑指因邪客于喉所致。以突然声哑,声带充血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依据
1、冬、春季易发病。多见于男性。常与职业因素如工作环境、生活区域多粉尘、刺激性气体、噪声过大,以及发声不当,用声过多等有关。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突发声嘶,程度不一,由轻微声嘶到严重声嘶不等。有不同程度喉痛,喉内干痒不适,咳嗽多痰。可伴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等症。婴幼儿呵有呼吸困难。
3、查见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淡红或鲜红色,可有声带粘膜卜出血。有时声带表面附有粘稠分泌物。声门闭合不全。
辨证论治
一、风寒袭喉证:声音嘶哑,发音低沉,咳嗽痰白,鼻塞不利,流清涕,喉中不适,喉粘膜充血,声带淡红,恶寒发热,头身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利喉。181、六味汤加法夏、橘红、蝉蜕、石菖蒲。
二、风热侵喉证:声音嘶哑,粗糙,咳嗽,痰较稠黄,喉部灼痛不适,喉粘膜充血,声带轻度红肿,有粘痰附着,发热恶风,头身不适,口稍干。疏风清热开音。901、疏风清热汤加减。
三、热毒攻喉证:声嘶显著,咳嗽,痰黄稠难出,喉痛,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色鲜红,声带红肿明显,或有出血点,发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清热解毒开音。802、清咽利膈汤去防风,加射干。
其他治疗
1、蒸气吸入疗,内服中药煎成后倒入杯内,口对药杯,乘热吸其蒸气,直至药温。或用专制清热利喉开音中药雾化剂或抗菌消炎西药,做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2、含漱、含药、吹药等疗法,参见16.30.1急乳蛾及16.31喉痹。
3、病情较重者,配合应用抗生素及适量肾上腺激素。对于小儿患者是,应谨防急喉风发生。
16.33.2久喑
久喑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喉炎、声带炎、喉肌弱症等疾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咽喉病证治》:“五脏久咳则声嘶,嘶者喉破也,非咽门病。”《张氏医通》:“至若久病失音,必是气虚挟痰之故。”
久喑指因脏腑虚弱,声带失养,或气血瘀滞,痰浊凝聚于声门所致。以长期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依据
1、常有暴喑反复发作及治疗不当或未治病史。用嗓较多职业者易患。病程较长。
2、可分为单纯、肥厚、萎缩、结节性四型。
3、长期声嘶不愈,或声嘶频发,觉喉中痰多而粘,不易咳出,喉干微痛。
4、检查可见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色暗红或淡红,声带肿胀、肥厚,边缘圆钝或不光滑,或有结节状隆起,声门闭合不全。或声带瘦小而干,附有痂皮。
辨证论治
一、阴虚咽喉失濡证:声嘶日久,咽干喉痒、灼热微痛,干咳,痰少而粘,声带暗红增厚,欠光滑,颧红唇赤,头晕耳鸣,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开音。317、百合固金汤加知母、胖大海等。
二、气虚咽喉失充证:声嘶不愈,语音低怯,不耐久语,话久则声嘶尤甚,喉粘膜稍红,声带色稍暗、变薄,或呈松弛状,发音时闭合不良,面色不华,体倦乏力,口淡痰粘白,舌质淡嫩,苔白,脉虚缓。益气开音。423、补中益气汤
加诃子、桔梗、蝉蜕。
三、瘀阻声带证:声嘶缠绵不愈,但程度可有变化,喉内有梗塞不适感,声带肥厚暗红,边缘不平滑,或有局限性结节状隆起,妨碍声门闭合,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祛瘀开音。632、桃红四物汤加减。
四、痰湿凝阻咽喉证:声音粗浊,喉中痰多,痰白而粘,声带水肿,或有声小节,色灰白,舌苔白腻,脉滑。祛痰利咽。693、涤痰汤加减。
其他治疗
1、注意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高声大叫或一次用嗓过久。
2、蒸气吸入疗,内服中药煎成后倒入杯内,口对药杯,乘热吸其蒸气,直至药温。或用专制清热利喉开音中药雾化剂或抗菌消炎西药,做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3、铁笛丸,或润喉丸,时时含化。
4、喉部理疗。
5、声带结节可配合激光照射。
16.33.3产后喑
产后喑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分娩后声音嘶哑或失音之症。
《妇人大全良方》卷18最早有“产后不语”之论。式病名则首见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产后喑指多因产后血虚,咽喉失养所致。以产后声音低怯,语声无力,说话费力,甚至声音嘶哑、失声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依据
1、产后发病。产后体虚,常因伤风感冒所累而喑。
2、声音低怯无力,较粗糙,发声不能持久,难说长句,或完全失音。
3、检查见声带松弛无力,或有淡红水肿、小结,闭合不全。或见舌体强硬转运不灵。
辨证论治
一、瘀阻声带证:产后语謇音哑,声带淡红微肿,运动乏力,恶露不净、有块,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微细而涩。祛瘀开窍。825、清魂散加减。
二、气虚咽喉失充证:产后语言含混不清,或有声嘶,声带色淡,关闭迟缓,或无明显形态异常,面色淡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占质淡,苔白,脉虚弱。益气开音。26、七珍散加减。
三、血虚风袭证:产后声嘶,喉痒不适,时欲咳嗽清嗓,或微有咽喉痛,咽喉粘膜微红,声带稍显红肿,关闭不严,恶风发热,面白唇淡,头晕且痛,心悸,手足发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浮而无力。养血祛风开音。239、四物汤加荆芥、石菖蒲、防风。
其他治疗
1、蒸气吸入疗,内服中药煎成后倒入杯内,口对药杯,乘热吸其蒸气,或行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2、针炙疗,取合谷、天突、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或行艾灸。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