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32喉痈

(2022-04-26 10:02:15)
标签:

疾病

古方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16.32喉痈

喉痈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咽部脓肿、颈深部脓肿。
喉痈病名,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喉痈候》:“六腑不和,气血不调,风邪客于喉间,为寒所折,气壅而不散,故结而成痈。”
喉痈指因脏腑蕴热,复感外邪,热毒客于咽喉,腐血败肉,酿成痈脓。以咽喉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吞咽困难,高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据其发生部位不同而有喉关痈、里喉痈、颌下痈、上腭痈等名。

16.32.1喉关痈
喉关痈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扁桃体周围脓肿。
喉关痈之名首见于第一版《中医喉科学讲义》。中医古籍所谓之喉痈,多指喉关痈。
喉关痈指因邪毒壅盛,客于喉关所致。以咽痛剧烈,发热,吞咽困难,喉关红肿隆起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依据
1、秋、冬二季易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居多。多为单侧发病。
2、突起发热恶寒,头痛身疼,体温达38~40甚至以上。
3、首见咽部干燥感,咽痛,吞咽时加剧,并可放射至同侧耳颞部。起病23日后,咽痛转为一侧,逐渐加剧,吞咽困难,痰涎外溢,语言含混,似口中噙物,并有开放性鼻音,口臭,张门困难,颈部僵直,头部倾向病侧。脓肿过大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4、前上型者患侧扁桃体向内下移位,舌腭弓前上及软腭红肿,悬壅垂水肿,偏向对侧;后下型者患侧咽腭弓红肿呈圆柱状,其后下咽侧壁粘膜红肿,局限性突起。肿胀最高点或波动感最明显处穿刺有脓。
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辨证论治
一、火毒攻喉证:咽痛较剧,痛连耳窍,吞咽困难,咽部粘膜红赤,一侧软腭红肿突起,患侧喉核向内移位,悬壅垂被挤向对侧,颌下臖核肿痛,高热头痛,口渴口臭,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滑数。清胃利喉、解毒散痈。802、清咽利膈汤加减。
二、热盛酿脓证:咽痛剧烈,汤水难下,痰涎壅盛,喉关紧闭,颌下臖核肿大,压痛明显,患侧软腭咽腭弓后方咽壁红肿高突,触之顶部软陷,或呈黄白色,穿刺可抽出脓汁,高热烦渴,尿黄便秘,占质红紫,苔黄干,脉滑数。清热排脓。262、仙方活命饮加减
三、阴虚邪恋证:脓肿已溃,或已切开排脓,疼痛大减,局部红肿明显消退,但疮口尚未愈合,脓水减少,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舌质红,干而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托毒。237、四妙勇安汤加减。
其他治疗
1、早期可配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2、脓肿形成,可以穿刺针穿刺抽脓,然后注入庆大霉素或林可霉素。脓肿较大,或自溃而疮口小者,于疮顶切开,彻底排除积脓,以后每日撑开切口排脓,直至脓净。
3、含漱、含药、吹药等疗法,参见16.30.1急乳蛾及16.31喉痹相关内容。
4、复发性喉关痈,应及早行扁桃体摘除术。

16.32.2里喉痈
里喉痈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咽后脓肿。
里喉痈之名首见于第一版《中医喉科学讲义》。
里喉痈指因邪毒壅盛,客于喉底所致。以咽痛剧烈,高热,颈项转动不利,喉底红肿隆起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依据
1、常发于冬、春二季。婴幼儿患者多见,3岁以内约占所有病例的80%。发病急,一般2~3日即已成脓。
2、初起有恶寒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婴幼儿以拒食或不肯吮乳、乳汁反呛为主要表现,日渐加剧,浯言含混,可伴有呼吸困难,鼾声重,易惊醒。
3、检查见患儿颈项僵直,向一侧偏斜,转头时肩身躯干一同转向。一侧咽后壁向前膨隆,靠近或推挤软腭咽峡,表面光滑,充血。颌下及颈侧臖核肿大压痛。如已疑及本病,检查时须在仰卧垂头位进行,以防脓肿破裂引起窒息。
4、颈部侧位X线片示咽后壁增厚,或可见液于面,但颈椎无异常。CT扫描可示脓腔的存在。
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脓液培养可发现化脓性细菌。
辨证论治
参见16.32.1喉关痈。
其他治疗
1、一旦确诊,即应及早在仰卧垂头位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
2、予足量广谱抗生素。
3、含漱、含药、吹药等疗法,参见16.30.1急乳蛾及16.31喉痹相关内容。

16.32.3颌下痈
颌下痈又称侧喉痈、夹喉痈、兜腮喉痈、锁喉痈。颌下痈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咽旁脓肿。
颌下痈其名出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颌下痈指因邪毒壅盛,客于颌下所致。以咽痛剧烈,发热,吞咽不利或汤水难下,颌下红肿高突,喉核及咽壁推向对侧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诊断
1、常继发于鼻咽、口咽的急性感染及喉关痈。
2、局部症状以咽痛、颈痛与吞咽痛为主,头部活动和张口时痛剧,放射至耳颞部。患侧颈项强直,转动困难。
3、全身症状明显,寒战,持续性高热,头痛出汗,迅速呈衰竭状表现。
4、患侧颈部肿胀发硬,压痛明显,但无波动感。患侧扁桃体与咽侧壁同时突向咽腔,充血却不显著。脓肿限于茎突前间隙者,还见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腮腺区肿胀明显,延及颌下区,皮肤潮红。脓肿限于茎突后间隙者,无张口困难与牙关紧闭,但咽侧壁肿胀或蔓延至梨状窝,可有呼吸困难。
5、颈侧位X线片可见气管向前方移位。颈部CT扫描可见炎性肿胀区及脓腔。
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辨证论治
参见16.32.1喉关痈。
其他治疗
1、予足量广谱抗生素。
2、颈部敷357、如意金黄散或涂860、紫金锭。
3、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排脓,每日更换引流条及敷料,抗生素溶液灌洗脓腔,直至疮口愈合。
4、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输新鲜血。

16.32.4上腭痈
上腭痈又名悬痈、口中悬痈。上腭痈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上腭脓肿。
上腭痈之名出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上腭痈若葡萄形,少阳二焦积热成,舌难伸缩鼻红涕,口难开合寒热增。”
上腭痈指因邪毒炽盛,客于上腭所致。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上腭红肿高突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依据
1、起病急,进展快。
2、上腭部肿痛,甚则剧痛,吞咽困难,口中痰涎壅盛,甚则张口难合,汤水难下。
3、检查见上腭部红肿隆起或如半球形,肿物倒垂于口腔抵舌,偏于一侧,触之硬痛,若成脓则触之有波动感。若因牙病所致者,肿处多位于病变牙龈内侧处,溃脓后常形成瘘管难以愈合。
4、伴恶寒发热,便秘等症。
5、外周血象显著增高。

辨证论治
一、火毒攻喉证:咽痛剧烈,痛连耳窍,吞咽困难,咽部粘膜红赤,上腭红肿突起,张口难闭,吞咽困难,口中痰涎壅盛,高热头痛,口渴口臭,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滑数。清胃利喉、解毒散痈。262、仙方活命饮 加黄连、黄芩、大黄。
二、正虚毒恋证:病程已长,上腭一侧溃疡成瘘,时有稀脓溢出,溃处触之微痛,吞咽障碍,口中时有痰涎,神疲乏力,纳差,易汗,舌淡,苔厚黄白,脉缓弱。补气托毒。314、托里消毒散加减。

其他治疗
1、痈初起未成脓时,以冰硼散吹或涂患处,4-5次/日,已溃后,吹锡类散,615、珠黄散之类。
2、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排脓,每日更换引流条及敷料,抗生素溶液灌洗脓腔,直至疮口愈合。
3、无论已溃未溃,宜用银花、甘草之类煎汤含漱,清洁口腔。
4、因牙齿病变所致者,在病瘥后,即应彻底治疗患牙,以免再发本病。
5、放血疗,双侧耳垂放血,1次/日;少商、商阳刺血,1次/日。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6.31喉痹
后一篇:16.33喉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