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9颃颡岩
(2022-04-23 07:54:35)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29颃颡岩
颃颡(颃,音“航”;颡,音“嗓”)岩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鼻咽癌。
颃颡岩指因正虚邪实,邪毒结聚颃颡(指咽后壁上的鼻道),日久逐渐恶变而成,以鼻衄,头痛耳鸣,颈部出现恶核为主要表现,发生于颃颡部位的癌病类疾病。
依据
1、男性患者多见。中年易发病,但各年龄组患者均可见到。最多见于中国华南数省,尤以广东发病率最高。有家族聚集现象。
2、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以涕血、痰血、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头痛、患侧面部麻木、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等为常见初诊症状。晚期可出现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声嘶。
3、多数患者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而以颈部肿块就诊。
4、鼻咽镜检可见局部有肿块,多发生于咽隐窝、鼻咽顶侧壁、顶前壁等处,表现为菜花状、结节状肿块,或呈弥漫性膨隆的粘膜下型。
5、鼻咽肿块活检可确诊,绝大多数为低分化型鳞癌。颈部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多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6、EB病毒相关性免疫血清学与免疫组化以及EB病毒DNA检测阳性。
7、鼻咽CT扫描示鼻咽部有肿块,且可显示其肿块大小、浸润范围、破坏程度。
辩证论治
一、气滞痰凝咽喉证:病变初起,鼻咽肿块甚小或不十分明显,除偶有涕血或痰血外,无明显其他不适,舌淡红或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或缓。行气祛痰。780、清气化痰丸加减。
二、痰瘀互结证:鼻咽肿块较大,常有涕血、痰血,并有耳鸣、耳内闷胀、头痛,胸闷吐痰,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或细涩。祛痰化瘀、软坚散结。287、加味四物二陈汤。
三、热毒蕴结证:鼻咽肿块明显,有坏死或小溃疡,常涕唾脓血,气息秽臭,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喜冷饮,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清热解毒。647、柴胡清肝汤加减。
四、正虚毒恋证:经放疗或化疗后,鼻咽肿块缩小或消失,但咽部粘膜红肿发干,鼻膜红赤、咽干口渴,神疲乏力。易汗,尿黄便结。扶正解毒。31、八珍汤 加减。或用672、益气养阴方。
其他治疗
1、放射治疗为首选疗法,可适当配合化疗。较小的复发病灶,可用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中及治疗后,应常行鼻腔清理、鼻腔灌洗,并用复方薄荷油、链霉素等滴鼻。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