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18鼻疳

(2022-04-12 08:25:54)
标签:

疾病

古方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16.18鼻疳

鼻疳又名鼻疮。鼻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鼻前庭炎、鼻前庭湿疹。
鼻疳之名最早记载于《养生方·导引法》。《诸病源论·小儿杂病诸候》:“若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气所通,肺候皮毛,其气不和,风邪客于皮毛,次于血气。夫邪在血气,随虚处而入停之,其停于鼻两边,与血气相搏成疮者,谓之 鼻也。”
鼻疳、鼻疮是指多因风热湿邪上犯,熏蒸鼻窍肌肤所致。以鼻前庭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痒痛,并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依据
一、鼻疳:
1、多见于小儿,且易反复发作。常有皮肤过敏病史。
2、鼻孔皮肤痒甚了,有灼热感或微痛。初起时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破溃后有较多渗液,可结为厚痂。
3、转为慢性则局部干痒,患处皮肤粗糙增厚或干裂,有结痂或鳞屑,触之痛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二、鼻疮:
1、多因鼻腔分泌物刺激或挖鼻引起。消渴病人易患病。
2、自觉鼻孔灼热疼痛。鼻孔皮肤红肿,尤以外侧为著,可覆有干痂,触之痛甚。
3、慢性者鼻孔干痒热痛,局部皮肤粗糙开裂,鼻毛脱落,或有干痂。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一、肺热熏鼻证:鼻孔灼热疼痛,或有痒感,皮肤弥漫性红赤肿胀,轻度糜烂,溢少许脂水,结有脓痂。可有鼻塞流涕,微热口渴,鼻息灼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清热宣肺。736、黄芩清肺汤加桑白皮、生地、丹皮等。
二、湿热蒸鼻证:鼻孔痒甚而灼热,微痛,多溢脂水,皮肤潮红肿胀,有水疱或糜烂,渗液多,疮面结厚痂,可有纳呆腹胀,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610、除湿汤加地肤子、白藓皮、栀子、苦参等。
三、阴虚鼻窍失养证:鼻孔干燥、灼热且痒,有异物感,皮肤增厚,粗糙干裂,覆有结痂或鳞屑,痂下皮肤潮红,易出血,鼻毛脱落,或有咽干口燥,溲黄便结,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鼻。573、养阴清肺汤 加减。

其他治疗
1、急性期宜用温盐水或内服中药渣再煎水洗净患处,并作湿热敷,结痂多者宜以3%双氧水泡洗,软化后去除。
2、局部涂敷皮康霜或皮炎软膏。渗液多者涂敷青蛤散(青黛、蛤粉)。
3、急性期可酌情予以口服抗生素。
4、可配合理疗。
5、带须藕节(焙焦)15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吹鼻中。
6、柳树皮30克,焙干为末,香油伴擦,治小儿鼻疳。
7、苦参、枯矾各15克,生地黄汁适量,调匀涂敷。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6.17久聋
后一篇:16.19伤风鼻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